凌云赋(222)
成明帝叹口气,摇头道:“罢了罢了,他喜欢就行,大不了朕赏她一个出身就是。”
十月初三,是圣旨中让柳宜年去刑部赴任的日子,就在钱党以为他已经死了弹冠相庆之时,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青年出现在刑部衙门门口。守卫当即拦住他,“刑部衙门闲杂人等禁止入内!你是何人?”
那青年挺拔的如同一棵白杨,正色道:“本官,新任刑部侍郎,柳宜年。”
第96章 江湖夜雨十年灯(十二)
赵博元之前就听说过柳宜年的才名, 无非是什么一次登科,状元及第,他自己也是二甲进士出身, 凡能中进士者,才情大多不相上下, 运气而已。更何况他与柳宜年的父亲柳安, 同朝为官多年,一个炮仗脾气的直肠子。料他也生不出多了不得的儿子。
赵博元也听说了他在浙江的政绩, 饶是如此, 也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日真正见到柳宜年那一刻, 他才忽然发觉自己从前应是小看他了。
几番问答,柳宜年的回答滴水不漏,不卑不亢,虽如今只穿着粗布麻衣,却字字铿锵, 显然已经将《大明律》烂熟于心, 陛下的调令到他手里不过二十天, 他是如何忽然之间就对大明律法和刑部办事章程如数家珍?除非, 他早就知道自己会进刑部,或者说他为了进刑部早有预谋。
他的老师姜川是礼部尚书, 且他做过几个月的翰林院修撰,于公于私礼部侍郎似乎更适合他, 他为何费尽心思舍近求远呢?赵博元忽然觉得心里一阵不安, 面前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他的野心远远不止于一个三品侍郎,他想要的应该是自己刑部尚书的位置, 甚至更多。
赵博元这才仔细打量着柳宜年,他看起来和自己长子差不多大,身形却是文人的清瘦挺拔。他走到柳宜年旁边,收起方才严肃的模样,缓和了脸色说道:“好了,公事咱们以后日日都要议,今日就说点私事。我与你爹从前也有些交情,论理应当叫你一声贤侄,可自从他外放,我们也好多年没见了,他一向可好?”
“劳赵大人记挂,家父一切安好。”
柳宜年的回答恭敬疏离,完全没接什么贤侄叔父的话,赵博元神情一滞,依旧端着一副尊长和颜悦色的模样说道:“那就好,你爹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执拗,永州远离京城,没这么多纷争,其实更适合他!”
“下官与家父都是大明的官员,在哪里都是一样为大明办事,为百姓办事,全凭陛下差遣。”
赵博元此时眼里已经没了笑意,皮笑肉不笑的摇了摇头,“年轻人过的太顺,没经过什么风浪,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总把自己看的太高,又把别人看的太低,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太风光平顺时还是要小心行事,柳侍郎以为呢?”
“赵大人教诲的是,下官定当谨记。”
赵博元一拳打在棉花上,自觉没趣,收起了他的告身,便摆摆手让他早些回去。柳宜年正要告退,手下忽然进来禀报,说宫里的公公来宣旨,说是陛下召见他们,两人赶紧换上官服进宫面圣。
二人叩拜行礼,君臣寒暄几句之后才进入正题,锦衣卫抄李文华家的时候,抄出的金银字画总计二十万两白银,里面还有账册,记载了他在地方任职时前后贪墨军饷约四十万两,而其中不少银子都流向了钱家,成明帝只跟他们说了前半段,问他们李文华应当如何处置?
赵博元说道:“臣以为应当立即处斩,夷三族,以儆效尤。”
成明帝不置可否,转而问柳宜年,“你觉得呢?”
“臣以为李文华应当立即斩首,可他贪墨的军饷不能就这样作罢,父债子偿,应当让他子孙后代世代以罪民身份充军,直到哪一辈还清这笔钱为止。”
成明帝一脸赞许的看了一眼柳宜年,对刘千山道:“好办法!就让内阁按他说的方法拟旨,不要以为贪了朝廷的钱脖子一抹就算完了,都得报应到后代子孙上去!”
“是,奴才这就去。”
“把抄家的账册都拿到内阁去,让他们都看看!还有,这个旨务必让钱阁老拟!”
“是。”
虽说抄出贪墨军饷的罪是好事,可赵博元心里总觉得不太妙,果不其然,成明帝阴恻恻的说了一句:“赵爱卿,告诉你儿子,玄清观倒塌的事已经有了定案,不必再查下去了!做儿子的总给老子拆台是什么道理?百善孝为先,不孝之人,朕还敢指望他忠心吗?你啊真得好好管管他了!”
赵博元连忙答道:“是,微臣以后定当好好约束犬子。”
“好了,不议这些烦心事了!”成明帝说罢转身去案前拿出一本《大明律》递给赵博元,“赵爱卿好好看看,这是柳爱卿为《大明律》重新做的批注,你觉得写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