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虎妻+番外(642)

作者:藕花 阅读记录

肯定不能如郡主家气派,但也不能显得太小家子气。

横竖边关地价低,要盖干脆盖个大的吧。

象尉迟圭吹嘘多次的浴室,必须盖几个。说不定将来卫家子弟也有愿意来边关谋出路,还得多预备几间客房。

类似的情形,发生在各家各户。

只要不瞎,就能看出金光侯和升平郡主是真心想发展寿城。既如此,何不在他们附近也买些地,盖几间房?

一来表示支持,二来说不定还能增值呢。

就连乐家这种完全不缺宅子的,也打算买块地。

他家不打算盖宅子,打算盖个茶楼饭馆。

如果书院建在那里,日后少不了文人墨客,可不得要个吃饭的地方么?

这主意还不是申氏李氏想出来的,而是一向显得略“古板”的乐思提到的。

自从上回帮许惜颜展示书籍筹款时,得了肯定,乐思就从书本中挪出部分目光,开始考虑家计。

尉迟均跟他说,嫂子就是这么教他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过来就是,男子汉大丈夫若是连一点子家事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建功立业?

纯属吹牛皮!

乐思犹如醍醐灌顶。

他虽自忖才能并不出众,但总不至于连尉迟均都不如吧?

如今连尉迟均都给扔到外头,去干正经事了,难道他就不能帮着伯娘母亲,分担家计?

看到他的成长,申氏李氏自然喜闻乐见。

对于许惜颜所说,未来给乐思争取个前程,也越发有了信心。

次日,接到差使的卫绩不得不佩服自己,早有筹谋。

昨儿用中秋节的一个下午,便把家里房屋样子基本确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交待给姜莺儿就好。

"

"

第485章 孝心(一)

而姜莺儿历来最听话,拿到图样,就打发人去问许惜颜。知道她家地盘在哪儿,就在旁边挨得最近的位置买了块地。

连工匠都不换,只等着鲁师傅给许惜颜做了,接着过来开工就是。

等卫绩出了这趟差,过些天后回来,赫然发现那一带的地价都开始上涨了。

幸好他家下手快,否则还得多花好些钱。

这也就是娶个听话媳妇的好处了。

后头尉迟圭得知,都觉得挺有意思。

当然,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

荒地附近有几户百姓,就不想拆迁。

他们倒没听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只是知道那一块儿要建书馆后,就公推几个年纪大的老人过来求情。

都说金光侯和升平郡主尊重老人家,他们说话,可能比年轻人更好些。

表示还是想住在附近,日后让孩子们也能去听听,哪怕多识两个字呢,不也是好事?

许惜颜答应了。

表示会在新居旁边,建一条胡同,安置那几户人家。各家面积只会比他们从前更大,不会更小。

但有一条,房子可以不收钱,但需要适当交点租金。交不起钱的话,也可以用劳力来代替。

比如打扫胡同,疏通沟渠。

因为免费的东西,是没有人会珍惜的。只有自己付出过,才会愿意维护。

如果几家同意,就来签文书按手印。

几家人一听,俱都愿意。

这相当于一文钱不掏,白给各家换了套新房子来住。还是多年失修的破房子,换成青砖大瓦房,谁不乐意?

这消息一出,倒让之前几户人家,本是拿了赔偿的,又心生悔意,找来想要一样的待遇。

有人想留点钱,就问能不能不要那么大的房子,小一点,多干点活来补偿也行。

许惜颜俱都满足了。

让下人去一一谈妥,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然后挑了个黄道吉日,破土动工。

首先开工的,自然是宁州书馆。

虽然御赐的大梁还在路上,但不妨碍一些前期工作。

动工这天,锣鼓喧天,金光侯亲自去主持了仪式。几乎半城的老百姓,都跑来看热闹了。

好多家长特意带了孩子,指着给他们认地方,说以后就能在这里识字念书了。

又指着金光侯说,这也是咱们同乡,还是乡下来的呢。

看看人家,都能从乡下小子做到侯爷,你也要努力云云。

尉迟圭听着半点不见气,还挺高兴,只有一点不太满意。

怎么各家带来的都是男孩,没有女孩儿?

于是,金光侯在仪式上就发话了,说宁州书馆不仅会教男孩,也会教女孩儿的。

若是女子有志想学的,到时也能来报名。

可这话没得到意料中的欢呼和掌声,反招来不少嘲笑。

“姑娘家读什么书啊?能做好针线带好孩子就不错了。”

上一篇:公主的奴 下一篇:寡妇桃夭的太子赘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