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可能不是人(426)
耳尖不自觉的红了一下,然后冬暖还真切的回味了一番,昨天晚上的爽感。
嗯,很爽,累是累了点,但是下次还想要。
寒江楼并不知道,自家小娘子脑子里,正想着什么呢。
不然,怕是要落荒而逃了。
高知县一把年纪,倒是没特意折腾,挑了身没穿几回的新衣服套上,就算是过年了。
大家一早起来,互相走动,拜了年,互相给了红包,讨个好兆头就可以了。
接下来,寒江楼还需要去府城给许知府跟一众官员拜年。
虽然说他有世子的身份,但是吧……
官阶在这里摆着呢。
而且,寒老爷子侯爷之位,都是荣养,更何况他这个世子之位了?
所以,还是老实的从头开始吧。
寒江楼出发,冬暖也没闲着。
男人们得拜年,贵夫人们肯定也不得闲啊。
所以,冬暖也跟着去了府城,给知府夫人拜了年。
一圈下来之后,天都快黑了,两个人也不急着回县城,在府城暂住了下来。
因为过年,大部分客栈也歇业了,冬暖他们在府城这边的驿馆歇下的。
许知府倒是有心,想让两个人住在自己府里,但是寒江楼没同意。
转过天,年初二,冬暖跟寒江楼得回县城。
他们给上峰拜完年了,也轮到下属给他们拜年了。
所以,得回去!
两个人是开着小火车来的,如今又开着小火车回去,速度很快。
当然,因为小火车在府城的频繁亮相,让众人对这个充满了好奇心。
不是没有人想过,要不要悄悄的暗中搞一下?
但是,搞不起!
回光村如今对于外来人口看管的特别严。
一旦发现陌生人口进村,不超过一盏茶的时间,全村就都知道了……
哪怕是大半夜的,这个时间也不会很长。
所以,想来偷?
那必然不可能。
冬暖那边还有人看着呢。
原本,有些人还以为,过年的时候,那边能松懈一点。
但是,事实证明,并没有!
哪怕因为几村之间,亲戚走动拜年,难免出现陌生面孔,所以有些人是可以混进来的。
但是,冬暖那边的人可不管这些!
而且,年初三的时候,冬暖就来回光村了。
对于冬暖来说,应酬完了,年就过完了。
再加上,她还不放心花田里的花呢,可不得过来瞧瞧。
冬暖一过来,那别人更是靠近不了小火车了。
冬暖那耳朵灵的跟什么似的。
捉过两回小贼,扔在牢里关多久,还不是寒江楼这个知县说的算?
震慑两回,剩下的人就算是有小算盘,也得老实的憋着。
冬暖这边已经建了新的工坊,开始搞永生花了。
年节的时候,一得了空闲的时间,冬暖就在画图。
如今手艺人虽然能力强,但是新事物接受需要时间。
所以,冬暖暂时不急着搞特别特别复杂的,先来点简单的。
从鲜花到干花,这个过程,需要的技术不少,而且还需要绝对的耐心还有人力。
冬暖这边忙起来,寒江楼那边也没闲着。
过完年了,又是新的开始了,大家肯定关心开荒的事情。
所以,小火车帮忙开荒什么的……
可不得多打听一下,可不可行,可不可以之类的?
对此,寒江楼对话的说法是,可行,可以,不过靖县优先。
毕竟,他如今还是靖县的县令呢,可不得优先考虑靖县的发展。
至于小火车的租赁费用,冬暖跟寒江楼过年的时候,已经商量过了。
靖县的村民,开荒租用小火车,冬暖这边出技术人员,出小火车,每亩田收取40文钱的费用,不过村民需要给技术人员提供,不低于两个杂粮馒头的午饭标准。
第526章 他们可以,他们能行
一亩田开荒要花上近五十文钱,其实不算是便宜。
但是细算下来,也不太贵。
就算是次田,一年产下来,也得有一石多的收成,差不多有近一两的银子,除去各项费用之后,也还是有不少的结余。
更何况,开荒不容易,前三年还免税。
所以,四十文钱加两个馒头,不贵!
毕竟简单的小火车需要钱啊,他们还需要开山烧煤呢,再不济还要烧柴火,这都是需要人力去搞。
小火车驾驶也需要一个专门的人员,如果开荒的地多的话,还需要两个人交替着开,以免过度劳累,造成疲劳驾驶。
细算下来,冬暖这边费用也不少。
只不过,为了靖县的发展,冬暖倒也不在意这些。
不过如果是靖县以外的过来租借小火车,那费用就高了。
一亩田六十文钱,外加一顿午饭。
为了冬暖这边安心,也为了让村民放心,所有过来租借小火车的人员,都需要跟冬暖签定一份契书。
这也是为了保证双方利益,对谁都有好处,也避免了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打小火车的主意。
反正,到时候真出了问题,谁借的小火车,肯定全家问责。
而且,皇帝那边已经在往靖县这边派人了。
小火车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得有他信得过的人守着,他才能安心。
皇帝的信件是初五到的,人员是初六赶过来的。
一百人的护卫小队,个顶个的好手,往回光村一住……
嗯,这下打小火车主意的,就更得好好的掂量一下了。
要知道,礼州可是边关城,再往前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是镇守边关的将领。
如果真因为小火车的事情,惹恼了陛下,给他安个通敌叛国的罪,那么直接诛九族,也都是可能的。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老实的夹紧屁股,别乱想了。
转过年,靖县想要开荒的村民可是不少。
是,四十文钱是不少。
但是想想开荒之后,种出来的粮食,还会觉得四十文多吗?
再者,他们有钱。
口袋里面,还满着呢。
这都是因为冬暖跟寒江楼!
村民们感激不尽,所以,开荒,种田,搞建设,坚决不让新的青天大老爷寒了心,觉得他们是带不动的菜鸡,拖后腿的烂泥。
他们可以,他们能行!
小火车数量有限,就算是冬暖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但是还是跟不上所需。
而且冬暖这边还需要忙着玻璃和水泥的产出。
这两个的沙子配比又不同,不可能一个烤窑出来,所以需要的人手也多了起来。
村民们忙着开荒没时间,但是县城里的人们,有没事儿做的,混日子的,觉得自己可以出苦力赚钱的,也都来了。
最重要还是,在冬暖这里,男女都一样,只要你有力气,你肯干,机会都一样,都可以过来。
村里的妇人对于这一点,早早就知道,但是县城里那边,甚至是远一些的,其他县城,原本还在观望。
发现真可行之后,她们也悄悄的收拾着行囊出发了。
至于家里的男人?
哪凉快哪待着去了,别耽误老娘搞钱!
年初六的时候,开山组,烤窑组,还有生产工坊这边,全线开工,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甚至想全天十二个时辰不停工。
可惜,不行。
晚上不睡,白天崩溃,还是得休息的。
冬暖倒是没考虑过倒班制度,一个是她没这么周扒皮,另外一个则是,需要考虑,工作效率还有成本问题。
如今没有电,想晚上开工,那就需要点上煤油灯,如果晚上效率不佳的话,可能还赚不回来,所花费的成本。
不值得,再加上冬暖也不提倡。
如今只是白天开工,只是上班早,下班晚罢了。
不过冬暖这边福利待遇一直很好,所以,哪怕是一天工作时间长,他们也愿意。
他们种田忙的时候,凌晨的时候就爬起来,如今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