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琐事(42)
“荆湘本为桓氏府邸,父亲在世时就是以此处发迹,三分天下而得其二,而自从父亲过世之后,树倒猢狲散,族人内斗,分崩离析,才致使其他氏族瓜分势力。”桓伟对此事百般的无奈。
“自谢氏双雄过世后,那王氏又起家了,取得了北府兵的兵权,眼看着日渐势大,难以压制啊!”桓玄也颇感无奈的道。
“如今王忱突然病逝,这荆州刺史之位必定悬空,朝廷会委命何人呢?”桓伟心下猜疑。
“王忱乃是王氏族人,现掌握在王氏手里的地盘怎么可能让给他姓,而此时朝廷畏惧王恭,必定有意让王恭领这荆州刺史。”陶姜先生还是最有见地的。
“可是朝廷也同样忌惮王恭拥兵自重,怕是也在找台阶下罢。”桓伟暗暗分析着,又道:“确实如此,王恭自然不是朝廷的最佳人选,若朝廷有意,当即就会下旨,不至于拖了几日,还是没有动静啊。”
“若要干预此事,动作要快。”桓玄暗暗下决心,不能错失了良机,“只是,我之前上疏朝廷,不见回复,看来此时不宜再上疏进言了。”
“如若王氏此时再领荆州刺史,于我也是大大的不利啊。”桓伟以拳击掌,略略感觉到危机。
“公子与晋陵太守殷师之子殷仲堪素有往来,此人出身世家,孝悌纯善,手握兵权甚是可用,且此人优柔寡断,为朝廷称为‘弱才’,若此时协助殷氏取得荆州,大大有利于我。”陶先生语出惊人,桓氏兄弟双双一滞。
“殷仲堪素来与我交好,半年前我曾作汉朝论商山四皓之文,他看了后侃侃而谈,气度不凡,见解独到,可见他并不是凡人。只是事关重大,交付于此人之手,果然妥帖么?”桓玄对殷仲堪的人还是很喜欢的,只是并非最为亲信之人,觉得有点可惜。
“殷氏已是最佳人选,他对你一向敬重,并且深知我桓氏家底,在王氏独大的这种情形之下,只有借机瓦解,才能势力均衡。”陶先生抽丝剥茧,慢慢分析,“殷仲堪即使坐拥天下兵马,也终生必无所成,因为他过于心慈手软,也正是因为这点,可以慢慢驾驭他,为我所用。”
“如今既然与将来的大事有益,我便愿意助他一助。”桓玄想起当日两人相谈甚欢,可是言语之间,殷仲堪处处透着卑躬屈节之意,觉得陶先生的办法十分可行。
“只是,我们现在如何才能推举殷仲堪呢?”桓伟久久没有说话,考虑着殷仲堪是否可用,见二人已达成一致,自己也没有可用之人举荐,便考虑起如何推进。
“此事只好再请妙音娘子了。”陶姜先生不紧不慢的道。
“她?一个只会淫声逸色的假尼姑,行么?”桓伟嗤之以鼻。
“先生有何打算?”桓玄见桓伟之言太伤风雅,便差开话题。
“此事只能暗中出面,可先令使者前去,以重金说服支妙音,使其进言司马道子。天下人尽知司马道子尤好黄袍,这支妙音是他在外长期奉养的女尼,此女不仅是长袖善舞,朝堂之事她也是轻车熟路,指点江山,所以妄图升迁之人多到踏破她府上的门槛,若她肯出手,定能成事。上次,授封之事也她出面的。”陶先生计划十分周祥,解释的也十分清楚。
“只是这支妙音胃口极大,上次备的金银宝器她十分看不上,故而并没有尽力,只是略略提起,此次……”桓伟想到之前的情形,不禁有点头痛。
“尽力而为罢。”桓玄无奈的摇摇头,这个女人的喜好,真的很难摸清楚,想要让她出面,恐怕真的不那么容易。
果然不出桓伟所料,前往建康的侍者,又抬着金银宝贝回来了,回禀说那支妙音见了名帖欢欢喜喜的将人请了进去,可是看到了来人却深为不满,直接下令以棍棒将使者又打了出去,连带礼单也看都没看的悉数扔了出来。使者不明所以,只好买通了她的惯使小厮,叙谈后才知道,支妙音最喜好绝世容颜,若是求她相助之人,定是要面容姣好者前去方得偿所愿,并且那女尼不知天高地厚,早已听闻桓家公子大名,甚是仰慕,前次出手相助,也是看在这儿,此番又来相求,势必是要公子亲往方可成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封府上又收到了桓氏同去建康的拜帖,不过此次则是要他微服前往。封二公子见书信字字恳切,句句是敬道对自己的依赖之情,既然他这么需要自己,又玩起角色扮演的好戏,就应允他罢!暗自高兴的打点起自己行装,是扮渔民呢?还是屠夫呢?庖厨也行,要不就扮个死尸,躺在棺材里被人抬过去也不错。
连秋风都嫌弃封公子浪荡,想一观信中到底写了什么,让他如此激动,拂面一吹,摊开信纸,原来是:“子彧,速同往建康,微服,明日启程。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