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晋末琐事(133)

作者:金桫椤 阅读记录

桓玄道:“可是陶先生打南郡来新安之时,还是神采奕奕,大有好转啊,为何?”

桓伟神色一沉,道:“定与他那徒儿有关。”

桓玄心中一动,想起当初刚识谢重,便口中不离老师,后来又听封尚讲了不少其中的传闻,如今看到陶姜先生,心中有了考量。此人十几岁上下结实了陶姜,不知为何,竟然二十多年未曾见面,怕是犯了什么毁师灭道的大罪。

又想起,谢珝十岁,便看了谢重带来的闻记藏书,还常常要听他讲述与老师的情谊,难怪儿时彖之会误把亲情当做动情,愁苦了这么多年,真是可恶。

思及此,他在兄长耳边低语了几句。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稍微有点忙,没有时间精修,文字上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就凑合看一下,谢谢理解!~

第67章

自从司马元显仓皇逃回建康,沿路各州府就消极怠战,桓玄与刘牢之所过之处,无不轻松破城,更有甚者,知道事态无法挽回,竟然大开城门。

桓玄也不急着向建康逼近,毕竟在义兴的刘牢之恐怕要耽搁几日,果然不出所料,刘牢之与儿子见面之后,便安营扎寨,三日未动。

刘敬宣此时正忙着与东海余孽纠缠,哪里顾得上跟随父亲回建康,父亲去做他的开国大将,自己可以小试牛刀,与逆贼周旋,扫除反叛,也能扬名立威,不给父亲丢脸。

刘牢之觉得儿子贪功心切,想要亲自前去剿灭孙恩旧部,却被刘敬宣挡的死死的,他一心要自己亲力亲为,不求任何人帮忙,才能证明自己。

在儿子与老子的对峙中,刘牢之马上就败下阵来,同时又有来自芜湖的催报频频送来,使他更加不能继续在此耽搁时间,只好又停驻了两日,便拔寨启程,火速到京口支援。

桓玄与刘牢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京口,没有想到此时的司马元显,还想据守隘口,力战桓氏大军,可惜陆战不敌刘牢之,水战不敌桓玄。

一战便被顾恺之的人马杀了个惨败,退回了新亭。

本以为战事严峻,需要苦战数月,却没有想到,一路上摧枯拉朽,从分开到再聚首,只用了月余。

桓玄再见兄长,只觉得仿佛昨日,只是一路之上,太过顺利,他都没有机会,完成与兄长商议之事。如今又见到陶姜先生,车马劳顿,却比之前看去更加精神,便肯定了心中的猜测。

正考虑着,如何借战事除去谢重这个阴险之人,司马元显却拿出了杀手锏,他竟然在新亭的城楼上推出了支妙音。

刘牢之不以为然,竟要一箭射死那女尼,被桓伟拦住了,言明此人乃是封公子的心上之人。刘氏也知道封尚与桓玄自小便在一起,交情不一般,于是也不敢造次。

司马元显想的没有错,此举确实难倒了桓玄。

他提出如若桓玄退兵回南郡,朝廷可以当做此事为东海讨逆,桓氏勤王,两家撒开手,谁也不追究谁。若是桓玄不撤兵,那么这女尼不仅小命不保,还会受百般刑伐,生不如死。

桓玄一时难以抉择,他不知道当初封尚为何没有带出支妙音,也不知道封尚是否会为了这女人,生死不顾,可是事到如今,只能火速派人去义兴通知封尚。

谢珝在你情我爱这件事上,本来不想多虑,强攻硬弩在城外,却为了个女子,放下刀枪,也很难说服三军将士。可是如今事关封尚,他知道,不管怎样劝桓玄都没用。

于是快马驿站传令过去,匆忙行军的军士们,则终于可以修整了,既然将军下令劳军,又有谁会推辞呢,入了这建康城的大门,自己就要光耀门楣了,难道不该庆祝一二么。

司马元显的朝廷正牌军,在新亭城内瑟瑟发抖,生怕桓玄不顾支妙音的安慰,冲进城来,杀自己个干干净净,却见城外大寨中,欢声起舞,气氛热烈。

手下的参军进言,是否要杀出城去,趁此良机,杀个你死我活,可是司马元显深知顾恺之老谋深算,定有后手,如今大张旗鼓的劳军,恐怕等的就是自己自投罗网,冲进包围圈。

顾恺之将军确实不负司马元显的期待,在刘牢之部队大行劳军之举,他却带领军马日夜严守在大寨外围,以防不测,或者说等待着猎物向陷阱中走去。

陶姜多日没有见到谢重,倒是生出些想念之意,毕竟在新安的半年来,徒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这风烛残年,膝下空空之人,得到了很大的宽慰。

只是顾将军时常劝他多加小心,不要过于倚重这位爱徒,还是让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谢重再见老师,一揖到地,又要俯身跪拜老师,总之表现的十分有礼,那师生情分淋漓尽致,看的谢珝背后生出凉意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