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晋末琐事(128)

作者:金桫椤 阅读记录

于是桓玄更加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新安城。

再见谢珝,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目光淡淡的,没有任何神采,可是,桓玄这次不想装作很大度的样子,可以再一次任眼前之人转身离去。因为,他已经明白,自己在谢珝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跨步上前,不由分说,便抱住了谢珝。当着一众文臣武将,城上城下的三军人马,在这新安城的吊桥之上,就这样霸道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感受到怀中之人,先是一僵,随即是柔软下来,慢慢的又颤抖起来,桓玄的心都碎了。

他低低的道:“我再也不会让你一人面对复仇,哪怕你现在就要我的命,也都给你,不要走。”

抚了抚谢珝的发,桓玄才松开他,可是顺势又拉起了他的手,向城内走去。

一同迎接出城的兵士就不提了,桓伟、陶姜、顾恺之、谢重四位面面相觑,相对无言。其他文武也都默不作声,各怀鬼胎,气氛诡异。

进了议战厅,桓玄便立刻命人取战图挂好,召集武将全部帐外听命,而自己则拉着谢珝的手,一个弹指也不放松,活脱脱像长在了一起。

数月没有聚在一起的几人,来不及互相诉说近况,为今之计,只能节省时间,直奔主题才好。

顾恺之将军先对当前战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此时应该兵分两路,一路经南陵从芜湖方向进兵,而令一面经义兴,过丹徒,直取京口,两面夹击,把建康城围的铁桶一般,不怕他司马道子父子不束手就擒。

战略战局上,顾将军一旦出言,便无人再有异议。全数通过了此方案,只是要看人员上如何分派了。

于是陶姜先生接着提出,由桓玄作为主帅,顾恺之、谢重各引一支兵马,一同出兵芜湖,而自己与桓伟领一支兵马与刘牢之联合,共同出兵京口。这样的方案便可以调动一切有生力量对建康进行合围,并且谋士与武将搭配的十分匀称。

众人见桓玄拉着谢珝,半分都没有松开的意思,便心照不宣的没有提起,这位珝公子的去留。

只是桓伟问道:“若是刘牢之见了儿子,还能安心与我们联合么?”

陶姜道:“自有我出面说服刘氏将儿子留下,以便抵御孙恩的突然来犯。”

桓伟道:“既然我们声势如此浩大,那孙恩怎么敢冒头。”

陶姜道:“若是孙恩不知战局,提前出手呢?”

桓伟恍然大悟,在座的众人也纷纷点头,对陶先生的妙计赞许不已。

陶姜接着道:“如此便可留下殷仲文与刘敬宣,继续对抗孙恩,而攻入建康之后,刘氏的命运便仍然牢牢抓在我们手中。”

顾恺之道:“刘牢之此人虽有领兵的谋略,却不善识人心,只是他已送子入虎口一次,还会送第二次么?”

陶姜笑笑道:“这次,我们只能看封氏兄弟如何哄骗的这位刘公子了。”

顾恺之点点头,觉得陶姜在玩弄人心上十分擅长,只是为何偏偏在自己身上,难以看透。他抬眼看了看身边的谢重,见那人虽然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不插言不捣乱,却是一双眼睛紧紧盯着陶姜,从未真正的离开过半分。

这时,桓玄道:“顾将军之安排,陶先生之计策,甚合我意,既然如此,明日我便与兄长同去会见刘牢之,商定战局。”

众人见主帅发话,有些大事已定,速速送客之意,便纷纷躬身施礼,退了下去。

出了厅外,谢重才拉住老师的袖子,道:“虽说战局明朗,只是老师与那刘牢之共同出兵,徒儿放心不下。”

顾恺之见谢重拦住陶姜,便不耐烦的道:“桓伟将军也是身经百战,自然能护的好你的老师。”

谢重道:“这次出征,我便要与老师分道而行,徒儿实在放心不下,不如…”

顾恺之又道:“两方兵马已经安排齐备,你还是遵将令罢。”

谢重有些委屈的看着陶姜,等着老师发话。

陶姜道:“我早已做好打算,桓伟将军是与刘氏联合的最佳人选,你不必担忧。”

见谢重仍然没有松手的意思,陶姜又道:“我早已安排封氏兄弟百般拉近与刘敬宣的关系,再送一支以假乱真的孙恩部队,给他练手,他尝到甜头,定然让他死心塌地的留在义兴,到时候便不是我出面劝刘牢之了,而是父随子愿,安心的去建康履职。”

谢重道:“徒儿还是放心不下。”

顾恺之实在听不下去,道:“你看看陶先生的面色,你是怎么照顾老师的?还在这里说放心不下,把人交给你,我才是真的放心不下。”

陶姜道:“景重照顾的很好,只是我的身体已是强弩之末了,若没有这孩子的侍奉,怕还不如今日。不过大事为重,哪怕我死在这出征的路上,有你二人代我完成心愿,我也可以含笑九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