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违君命(42)

作者:玉羲辰 阅读记录

“那也是我的事,用不着你来干涉!”晏姈姝听凌霜说得这般理所当然,言语之间更加愤愤。

凌霜却依旧面不改色,语气平静地说道:“我从来无意干涉别人的事,也没有落井下石的恶趣。姝姐如若定要执着于伴随君侧,自可光明正大地去争取君心,一味在此怨天尤人,又有何益?请恕凌霜实在不惯于作此口舌之争,告辞了。”

看着凌霜潇洒离去的背影,晏姈姝竟有些回不过神来,不仅为凌霜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感到疑惑,更惊异于那句叫她自去争取君心的话说得实在轻巧洒脱,让她既觉得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她一厢的无理取闹、庸人自扰,又觉得是凌霜的自恃厚宠,稳操胜券,全然不把她放在眼里。

晏姈姝真是又气又恨,却也只能用那双嫉妒得发红的眼睛“目送”了凌霜一程,同时不惜将自己的下唇咬出了一道血痕。

千秋节后复朝的第一日,满朝中精神最为紧张的莫过于礼部尚书任道远。如今他怀里的烫手山芋可不仅是要与上卿晏麒当堂论辩,还有前时私领太后懿旨“为帝后合字”而收下的襄国公府的好处。虽然主君对此不再深究,此事却仍然让他焦虑不安,现在就连递呈扶朔国书这种本属平常的事,也变得战战兢兢起来。

好在实际的情形并不似他预想的那般糟糕,南容澈直接发下了命晏麒与毓宁公主亲赴宁州试行新政的御旨,又颁旨昭告天下赐封襄国公长女晏姈姝为郡主之事,而对太后的原意自然只字不提。

于众人看来,襄国公府世子既得陛下器重委以重任,长女亦身膺尊荣更为显贵,一时间只觉晏府风光无限。再看晏显,非但并无半分得意之色,其姿态谦和自敛更胜以往,朝中皆称赞襄国公宠辱不惊的气度,却不知他此时亦是临深履冰的心情。

任道远又是一番察言观色,见主君更无别话,这才出班恭敬奏道:“扶朔有国书来致,请陛下过目。”

听说扶朔送来国书,南容澈却先将赞赏的目光投向凌霜,不消说便知这是她日前处置那封密函之后续了。凌霜自也会意,却只是微微颔首,垂眸避开了主君的注视。

小笋已将国书从任道远手中取过来呈上,南容澈寓目之间且自冷笑道:“说什么久慕圣君之名,常怀思齐之志,连遣使致意的国书,都赶在千秋节后才送到,可知这扶朔新君之言无甚诚意。不过关于两国暂息干戈,结亲请和的话,说得倒还算郑重。”

第三十一章 尽别情长亭破晓

南容澈看罢国书便顺手递给小笋,命他当廷宣读一遍,众臣听过,不免各发议论:

“南、朔两国历来备战相持,如今扶朔国君竟主动提出和亲,不知是何用意?”

“听闻扶朔新主符崇为人优柔软弱,能从他兄长那里继承君位,全靠权相左少琛一力扶持。如今扶朔内部明争暗斗尚未休止,自无余力继续与我南晔为敌,所谓和亲不过是缓兵之计,不足与言!”

“是啊,不如竟趁此机会出兵攻伐,以平朔将军的神威,定能出师大捷!”

“我国自前朝便与扶朔战事不断,虽可保国土不失、国威无损,但耗费国力也是必然。虽然先时有靖远公震慑四方,如今有平朔将军威压阵前,可数年来死伤将士又何止万千?百姓虽不曾受流离失所之灾,却也难免人亡家破之苦。此时如能止戈息战、结谊相安,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妇孺浅见!我南晔倚天地之利,禀圣君之名,自当大出天下以致一统,方可休止纷争、执掌四海、久安黎庶,岂能苟图一时安乐和稳,而将世代征战之扰遗于后人?”

“尊驾真是高见卓然,可怎么上至令祖下到令孙,却未见有一个亲自披甲上阵的呢!”

……

宣政殿中争论之声此起披伏,南容澈一直端坐静听,却见凌霜对此始终未发一言,终于轻咳一声止住殿中嘈杂,看向凌霜问道:“爱卿你意下如何?”

凌霜于是揖首回道:“征服天下不必急于一时,而况扶朔虽在皇权更替之际,然左家军御外防范之力却也未尝少懈,我军苦战之后亦需时日养精蓄锐,是以臣以为此时并非征伐之良机。扶朔既有遣使交好之意,自不可轻易回拒,无论和亲一节是否可行,总也不妨一议。陛下若顾虑来使二意之举,臣愿亲担监迎使团入京之任,以保无虞。”

“爱卿之意正与朕相通。”南容澈听了点头笑道:“至于监送使团入京一事,朕却别有人选。正好朕欲调萧成回京,不如就由他来担负此责。”

靖远公听主君说要更换南朔守将,不禁眉尖一跳,但看他胸有成竹,分明早有定策,并非临时起意,想他此番召回萧成或许别有用意。又见凌霜并无异见,自也未加干阻。

上一篇:公主她权势滔天 下一篇:陛下有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