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曾是侠济天下的妙善,那时苗青榕还不是在血雨腥风中杀伐果断的栉风楼主,她尚在她父亲的庇佑下,做一个十几岁的天真少女。
栉风楼树敌太多,但她那时她因父亲将她一直束在楼中不许她出去,便与父亲赌气,不肯勤练武功。
她没见过太多世面,一朝得以偷跑出楼,便很快被人捉了,幸而得一年轻道士所救。
后来再遇,她又被人骗光了钱财,在小破庙里挨饿受冻。
那年轻道士给了她一个馒头,又请她吃了一碗阳春面,她少年情窦初开,便一意孤行地跟在他身边三年。
可他始终,看不到她的心意。
再后来栉风楼生变,她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他亦非曾经的妙善。
“楼主既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便只好自己去寻个究竟了。”
折竹的嗓音冷冽如泉,打断了她恍惚的神思。
“十七,”
苗青榕敏锐地察觉出他话中的几分深意,“你难道忘了你师父的遗言么?玉京,你绝不能去。”
“楼主应知,若非是为他报仇,我绝不会活到今日。”
少年嗓音冷静。
六年前妙善自玉京重伤而归,回天乏术,却始终不肯透露他为何人所伤,又为何事所累。
苗青榕如何不知,若非是她执意相救,这少年三年前狠狠割在腕上的那一道伤口,便能将他的血流尽。
是她与他说,他还有师仇未报。
那时这少年空有一身卓绝的内力,却囿于无法感知疼痛的奇症,他之所以会答应她入栉风楼,便是要在她楼中的血池里一遍又一遍地让自己数清人身上有多少块骨头,又有多少的命脉。
“吃官饭的要借我栉风楼来查你,那个不知是从哪儿钻出来的辛章也要我栉风楼来找寻你和你身上的东西,我将你关在澜生阁便是不想听你这样一番话,可你,倒是倔得很。”
苗青榕一手撑着案角站起身来。
“楼主这是何必?”
折竹轻笑,“你本没有善心,当初救我,不就是为了今日?”
苗青榕定定地望着少年的脸,一如他所说,她救他,原本便是因为她身在江湖,而妙善之死并不简单,她若轻易插手,若牵连进皇家中事便会为栉风楼招来祸患。
可她绝不甘心妙善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
想必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也许那线索便在玉京。
“你可知要彻底脱离栉风楼,便要受一百鞭刑?”苗青榕说道。
“我的人我要带走,”
少年一点儿也不在乎似的,说着又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他“啊”了一声,又道,“还有十五哥,我也要一并带走。”
栉风楼本有如此规矩,楼中护法若能领受一百鞭刑,便能重得自由,甚至可以带走他的追随者。
但人数却只能控制在十人之内。
而十七要带走百余人与一名护法,这是楼中从没有过的。
何况,栉风楼中的鞭刑极为严酷,历来也没有人可以从那一百鞭下活着离开。
但苗青榕怎么可能会让他死呢?他若死了,妙善的仇,就没有人可以报了。
“好。”
她面不改色地应下他的话:“这些天来你也解了我楼中危局,一百鞭刑改为五十,你想带走的人你可以带走,另外,造相堂那一批财宝也全部归你。”
造相堂的那一批财宝如今已成了烫手的山芋,她苗青榕哪里是大方,分明是想将这祸患都丢给他。
但折竹却微弯眼睛:“好啊。”
栉风楼的鞭刑所用的鞭是嵌了铁刺的,它打在人身上的每一鞭必是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姜缨等人在厅内握着手中的鞭子却迟迟不敢动。
“十七护法……”
姜缨满脸担忧地望着那少年。
“谁若是不动鞭,或是轻了力道,莫说是跟着你们的十七护法离开栉风楼,”苗青榕在玉座上冷笑,“便是要在楼中好好地待着也是不成的,你们的归宿,只能是血池。”
被唤来执行鞭刑的五十人无一例外都是跟在十七身边三年的杀手,此时听了楼主这话,他们面面相觑,却仍旧动不了手。
第十五瞧不惯他们磨磨唧唧的样子,大约是这少年真的守约要助他脱离栉风楼,他此时眉目都是含笑的,提着鞭子便上前去:“只是五十鞭,你们若打了,他也不会死,但若你们不打,你们可就要死在血池了。”
他说着,那鞭子便扬起来重重地抽在那少年的后背,只这么一下,那沉重鞭身上的铁刺便已沾上了鲜血。
“姜缨。”
少年眉头都没皱一下,淡声唤立在一旁的青年。
姜缨才意识到他是感觉不到疼的,此时又听少年唤他,他便闭了闭眼,心一横,扬起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