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风雨下西楼+番外(248)

作者:达闻西 阅读记录

东京街头行人走马,她挑开帘子,看见熟悉的一切都从自己眼前划过。

从山子茶坊,到潘楼酒店,然后是景灵东宫。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州桥。

王楼,遇仙正店,朱雀门。

近二十年来,李朝烟日夜所居之地,几乎就在这小小的一扇城门之中。

喜在这里,怒在这里。

若是没有什么差池,接下来几十年岁月,生老病死也都会在朱雀门里。

她曾是东京城最爱上街玩闹的小娘子,城中哪里都有过她的履痕。

山子茶坊的仙洞仙桥,潘楼酒店的茶水点心,她一一品阅过去。

一切繁花作繁华,轻歌曼舞千万家。

从晏殊、范仲淹,到欧阳修、司马光。读的,是大儒诗词,文坛领袖。

从圣上、圣后出行,到公主、皇子婚姻嫁娶。看的,是天家盛典,君民同乐。

从蜜饯甜果茶糕肘子,到碧玉翡翠宝石珍珠。用的,是奢豪品类,管弦丝竹。

她看见的大宋,就是这般的模样。

许衷同她一道,乘着马车,走出了朱雀门。

近城门处,照样是市井林立,热闹非凡。

可仔细地看,亦能看见街巷的阴暗之处,有抱子哭号之人。跪在地上磕头,只求过路的官人娘子能够赏口饭吃。

马车路过了东西教坊,歌妓舞女们披罗戴锦,从楼上缓步而下,乘上了马车。应召,要去某位老爷府上唱曲作乐。

背着箩筐的小童,走在街上,喊着:“新做的糖水梨子,便宜卖嘞——”

朝烟拉开帘,让许衷看。

“羡真,你看。那样年纪的小哥儿,不该进学堂读书去吗?若是能考□□名,全家都不用卖梨子了。”

“或许人家连束脩都交不起了。”

“束脩才要几个钱,东京百姓,还会穷成那样吗?”

许衷叹了口气,拍了拍朝烟的手:“世上之人,往往都有身不由己之事。有人苦于身份,有人苦于钱财,也有人苦于情爱。生于盛世,乃人之幸事。可在盛世之中,人人又都会有无奈与不幸之事。该怎么活,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马车在看街亭下停驻。

许衷牵着朝烟的手,一步步向着亭上走去。

“羡真,你也有不幸之事吗?”李朝烟问。

“我本想做个守国卫民的骁将,却成了个商人。再无夙愿得偿的机会,也只能安心经商,不求功名了。”

“嗯......”

朝烟握紧了许衷的手,手心相贴,温热相传。

“这样想来,我也有不幸之事。我的母亲,我的云儿,都离开了我……云儿,她也有不幸之事。爹爹也有。似乎人人都有呢。”

终于登上高台,步入看街亭之中。

这是庆历三年的五月。

大战初休,武学方兴,新政将启。

站在看街亭上,看着台下的行人,觉得人忽然变得小了。

盛世之下的无奈和不幸,也和那些人一样,小之又小,转眼不见。

抬头看天,只见到一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啪!”

惊堂木一声响,又是说书先生的声音:

“仁宗皇帝的庆历新政,正要到来。范仲淹、富弼、韩琦共担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好一场浩浩荡荡的改制,又是好一场浩浩荡荡的罢官。三冗之弊已积百年,一朝要破,更是难事。新政会去往何处,武学又将何去何从,当时之人,心中皆无答案。世人皆在探寻,史书工笔一挥,时岁又匆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至此完结,后有番外!万望垂阅。

这个故事从今年的二月份开始构思,慢慢创作,五月份写完,而八月才发表完毕,周期历经半年,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20年我开始创作小说以来,一起一直都偏爱于有古韵的非架空类故事,尤其背景为北宋。无奈我对于历史那一星半点的了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创作一本小说,为了把北宋的民俗生活更好地还原出来,我在查阅资料方面下了颇大的功夫。在一整个创作周期之中,我的电脑边始终摊着一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每当历史事件稍有不清,便要逐字逐句地查看古典文献。而在构思大纲的时候,为了让东京城更加有实感,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参考着南宋笔记《东京梦华录》,一笔一画将东京城的地图手绘出来。由于历史的模糊,街巷之间的地理关系有稍许不清的,便要费更多心力,查找更多线索,把大街小巷、茶坊酒楼的位置都摸清,把地图画进心里。而民风民俗方面愈加,节日的风俗、礼仪的变化、服装的种类等等,查阅起来卷帙浩繁,我在学校的古文献图书馆里探寻,只求能更还原出历史的原貌。可惜终究比不上真正学习历史的专业人士,很多一知半解的东西也实在找不出更多线索来解释,只好主观臆断,使得小说之中也充斥着各种违背历史的细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