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冯将军、安北侯他们,他们不知内情,就算他们知道,也不一定要跟着老夫干。
一旦他们知道了老夫的决意,带兵阻拦老夫回京,那只有一战了。
倘若他们控制了兵力,老夫和林小子两手空空,唯一的退路就是飞门关与西州城。
只有你在飞门关,老夫才能放心回来。
老夫也和毛固安谈过了,他也许不愿意随老夫兴兵,但他答应了不阻拦,若老夫在飞门关,他不会和朝廷追兵来个两边夹击。”
刘贲的喉头滚了滚。
这个问题,于他其实并不难选。
乱世里为了活命,他选择投军到秦胤麾下。
一路厮杀,几番历险,他的命也是秦胤救下来的,若没有老侯爷当年救援,他刘贲早身首异处了。
大周建立后,他亦追随先太子南征。
当时的他,六品散阶,和一道出征的大将们比不了,但也不是无名小卒,就在军中任了先锋。
因此,他与先太子并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为了军情安排,赵临时常找他沟通。
他对先太子敬佩至极,亦对先太子的突然身故惋惜至极。
这几年,飞门关最难的时候,别说毛固安骂,刘贲私底下也想过,若登基的是先太子,西凉早就打穿了。
可惜,故人已逝。
而现在,一晃二十年了,故人的儿子决意起兵……
想到玉沙口崖壁上那飞身而起的神兵,刘贲深吸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末将领命!”
第350章 喂黄连的一把好手
启程的日子敲定了。
永宁侯为此,往京城上了封折子。
老侯爷亲笔手书时,秦鸾在一旁伺候笔墨。
越看那折子,她越忍不住笑意。
折子上,一言西州来降是因我大周国威,一众将领都不敢居功,正是大周声名远扬,才能得一城归顺。
二说不能继续进攻西凉王庭的遗憾,后续新的补给迟迟没有进展,自不敢让大军深入敌境,以免冬天前来不及撤出来,为此,众将皆十分惋惜,好在,西凉也没有再战的勇气,不用怕他们卷土重来。
三是秦、林两家从未有背叛大周的念头,但圣旨如此下了,其余大将们也自然会遵从旨意,带他们几人回京当面向皇上解释。
最后又说,此次西出飞门关,能得那么多战果,是众多将士们齐心协力之成果,望皇上莫要因为对秦、林两家的质疑而影响到该给其他人的功绩封赏。
秦鸾简直乐得不行:“您真是喂黄连的一把好手。”
这一二三四的,语气恳切、真挚,一眼看去,那真是大忠大义之臣的句句心声。
偏偏,每一句都在戳皇上心窝。
只提大周国威,不说皇上威仪,又把不能继续西进的因由甩到皇上脑袋上,谁让京里犹犹豫豫续不上粮草呢。
又替其余众将撇清了不顺旨意的罪名,还为他们伸手讨功业。
出征的将领,人人都有功,那临危受命、坐镇总帅的永宁侯,与带兵奇袭、又说降李芥的林繁呢?
不止没功,还背着十恶不赦的大罪,这像话吗?
孙女的话,落在永宁侯的耳朵里,自然是十足的夸赞。
他吹了吹胡子,得意洋洋:“他也可以不当哑巴。”
有本事,皇上先主动把林繁的声音喊破,以证明这几人存心造反。
显然,皇上不可能那么做。
他投鼠忌器。
只能当哑巴,那就把黄连都咽下去吧。
永宁侯在折子上盖上大印,交给亲兵,让往京中送。
而后,他问秦鸾道:“你祖母他们怎么商量的?”
“先不露面,”秦鸾答道,“在大军出发后,他们也向东,等到需要他们出阵的时候。”
永宁侯颔首:“这样也好。”
“定国公老夫人与巧玉姑娘暂时不回去,”秦鸾又道,“她们与定国公也商议过了,想再边关再住些时日。”
虽是瑰卫出身,这些时日也在努力,但以她如今的身手,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就很累赘了。
何况,还得照顾巧玉。
既如此,比起硬掺和,她更想带巧玉去西州城。
那是林宣最最放不下的地方,她想亲自去看,也想让巧玉看到。
永宁侯多少能体会对方的想法,再者,林繁已经答应了,那他当然不阻拦。
“老夫回头与刘贲唠一句,让他使人多照顾着些,”永宁侯道,“从关内到西州城,都是大周的土地,如今走一趟已经很安全了。”
秦鸾颔首。
永宁侯又道:“大军回朝,先到祁阳再看。”
既然以祁阳颜氏作为切入口,那就等到了他们跟前,当头棒喝。
飞门关的夜,笼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