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331)
“晴雯姑姑与皇后娘娘分说,叫皇后娘娘哄哄官家...只消皇后娘娘多体恤官家几分,官家保准龙颜大悦!”
“官家龙颜大悦,你们这些人便轻松了,对不对?”晴雯一下点明了要害!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着想?晴雯也不反感大家为自己,只不过不喜欢郑贵总是说的冠冕堂皇的样子,即使她知道这样是无法避免的。
晴雯想了想,道:“事情我与娘子分说,其他的就罢了,娘娘哄不哄官家的,我一个宫女也管不到娘娘。”
虽然官家很厉害,但晴雯肯定还是站在杨宜君这边的...而且在宫里呆了这段时间,她也算是看透了,官家这是被自家娘子吃住了——说实在的,她是不知道官家的威风,毕竟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她过去相见还见不到呢!但对着自家娘子这般,死死被吃住了,那她就见得太多了。
见怪不怪,游刃有余。
晴雯寻了个机会,偷偷把事情给杨宜君说了。杨宜君知道之后,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和高溶说刚刚在说的事:“...天下初定,事务繁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忙的完的,欲速则不达,只能慢慢收拾了。不过有一样,此时再拖不得了。”
杨宜君要和高溶说的是封功臣的事。
其实之前,每有什么功绩,高溶就会封赏臣子一番,所谓‘功必赏’。
但在天下一统的当下,对所有文臣武将进行一次顶下位分一样的大封,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其实就相当于对所有臣子的一次定性,就像唐太宗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样。高溶作为大燕皇帝,有辅佐他一统天下的二十四功臣、三十六名臣、四十八公...又有什么奇怪的?
这一次给辅佐他的文臣武将定了性,今后史书记载肯定也会把他们放在本朝的最前面——真要说起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时,肯定有当时名声和他们不相上下的人物,但最后都没有他们在后世名气大!
所以,文臣武将们很看重这个,真的一点儿也不幼稚,不是小孩子在争糖果吃!这可是关系到流芳千古的大事...他们这些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就是图生前显赫、死后留名么!
高溶这里一日不把这些事定下来,大家心里就没底啊!
高溶迟迟没有把这些定好,也不是因为他闲着无聊,钓着人玩耍。他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因为他不重视这个,即使有人在他耳边念叨,提醒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他没放在心上就是没放在心上。
这不奇怪啊,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从来不会少人在他们耳边唠叨怎样才是一个明君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然而,现实却是,多的是皇帝从来不学好,从来都做不对事。
高溶是聪明人,行军打仗、制定军略上他也是天才。至于说政事,他不是不知道,但就是心不在这儿。
至于说心不在这儿,可以强制专注...怎么说呢,大概是他们高家的普遍情况吧,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是很不稳定的,专注力也很差。高溶在高家已经算不错的了,依旧没办法强求他这个。
高溶听杨宜君说这些,便道:“此番论功行赏,你来主持。”
杨宜君怔了怔,她知道这是怎样的权力,也很清楚外人知道这种事都是她做决定会有怎样的反应,原本是想推掉的。但最后,她却是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她总不能只想着权力带来的好处,一点儿也不去承担相应的非议。
朝堂上知道论功行赏的事是杨宜君在定,确实很有意见...即使之前大家和皇后合作非常愉快,真香了一把,也没有想过要让皇后染指权力到这地步啊!
然而,他们找高溶,高溶只说自己头疼,啊,要休息,只能皇后辅政...总之,就这样吧。
杨宜君知道高溶在装病,不少离高溶近的人也知道。但他们之外的人,还真的挺信高溶如今患上头疾——一个是高家有精神不稳定的问题这不是秘密,因此有头疾,似乎还挺顺理成章。
另一个,大家设想,如果不是身体、精神上支撑不住,这么年轻的君主,干嘛要把权力分享给更加年轻的皇后?身为天子,不应该是死死抓住权力不放的吗?如果官家真的不在乎权力,当初又何必灵前继位呢?
闹来闹去,大家也没办法,只好接受杨宜君来主持此事...幸亏也只是‘主持’而已。
按照大家的想法,最后还是要和朝中商议,听取各方意见,最后由官家拍板么。至于皇后娘娘,居中起一个上传下达、调节,甚至给官家做挡箭牌,以免官家与大家意见不一致,直接起冲突就好了。
事实上,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杨宜君非常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过去杨宜君做女官的时候,就对朝中上下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了了解,心里是有一本账的。但是她不能确定自己认为的‘功’,和大多数人认为的‘功’是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