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在种田(628)
淑妃抬起头,看着太监手中那明黄的圣旨,愣愣的望着,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
他明明说,明明说
领旨太监再也忍不住,哭着小声道:“先皇说,这后宫空荡,每每晚上,唯有见永寿宫燃着的烛光,才像是回了家,心里才踏实。碍于朝堂,无法给您名正言顺的后位,其实在他的心里,皇后的位置,自始至终,只有您一个人。”
他抹着眼泪:“原本,原本等大皇子登基,您就能顺理成章的追封为太后。可皇上说,他欠了您一辈子,却都把毕生精力用来权衡祖宗基业。死后,便不愿意再承那个重担了,想要随性一把。他说追封的,那是福哥的。而这纸诏书,就是他送给您最后的礼物。”
张氏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她喃喃道:“你这是做什么?要我后悔吗?我已经知道错了,还要拿刀一遍遍的凌迟吗?我要的,从来都不是那个位置,我想要你身边,只有我一个啊”
见她溃不成军,领旨太监也跟着哭,跪下来,捧着圣旨。颤抖着声音:“娘娘,您别辜负了先皇一片心意呐!”
这沉重的心意,原本是她盼望的。然而,却选错了场合,选错了时机,显得如此荒诞,如此悲惨。
淑妃伸出了手,双手捧着,接过了圣旨。
紧跟着,她声嘶力竭的喊出了那句:
“臣妾,领旨,谢,恩!”
而后,一个深深的响头叩在地上,再抬头,双眼依旧红肿,挂着泪痕,而那目中却透出无比刚毅的眼神。
一个时代,终于过去,另一个时代,将要开启。
第503章 投诚
天保四年,对于北狄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登基五年的仁宗皇帝突然驾崩,四年来一直空悬的中宫虽然册立,却极为短暂。仅仅在四十九天的孝期过后,年仅四岁的大皇子登基,而皇后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皇太后。
这一年,她二十一岁。
淑妃,不,如今,她已经是皇太后了,这个帝国最尊贵的女人。
皇太后跪在慈宁宫的佛堂里。
她的这个身份,已经不再适合住在永寿宫,历代太后都偏居在紫禁城东南角的这一偶。她也不例外,册封之后的第二天便直接到了这里颐养天年。
她才二十一岁,却已经换上了一身素服。头上的朱钗凤冠全部取掉,换成了东珠白玉这一类的素色物件,不施粉黛,素面朝天。
新帝的登基大典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准备中,除了要赶制衣物之外,礼部还要准备一系列的东西,忙的是焦头烂额。
自那日之后,大雪便洋洋洒洒下了数月有余,一直到今天,天才微微绽晴。
不知不觉,已经是二月了。
手中的念珠揉到了最后一粒,口中的佛经正好颂完最后一个字。她缓缓睁开眼睛,被宫婢搀扶着站起身,推开门,走了出去。
暖阳灿烂高照,刺的人眼睛有些睁不开。皇太后眯起眼睛,用手在眉骨处搭了个凉棚,好让自己看的清楚些。
屋檐的积雪逐渐化开,滴滴答答的顺着往下淌。树梢的白也早就消融,灌溉了泥土的湿润。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身侧的宫婢连忙上前:“回太后的话,已经是辰时了。”
“哦。”
宫婢见她心情似乎不错,连忙道:“太后,丽太妃来了。”
丽太妃,即从前的丽妃。与她从永寿宫搬来了慈宁宫一样,丽太妃这个旧人,自然也要腾出地方。
她点了点头:“去瞧瞧吧。”
丽太妃坐在冬暖阁里。
她十四岁入宫,伺候了先皇四年,今年才刚刚十八岁。
二八年华,花一样的年纪,却早早的穿上了素服,带着挽花,住在一个偏远的角落。吃斋念佛,残了此生。
比娇花还要艳丽的容颜,此刻苍白无力。比黄莺还要动听的嗓音,却疲惫沙哑。
一见她进来,丽太妃眼前一亮,站起身快步上前几步,刚要叫出声,却想起两人的身份已经是今非昔比。连忙低头福身,唤了身太后。
皇太后并没有跟从前那般和煦,而是从她身边直挺挺的走了过去,坐上高位后。接过宫婢奉上的茶盏,浅啜一口。
好似没瞧见她一样。
这是先帝去后两人的第一次私下交际。
丽太妃没想到一向好说话的皇太后竟然如此,也有些慌神。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她已然成为了家族的废子,无人问津。若是想要在这宫廷生活下去,唯有自保。
所以,无论皇太后如何使脸子,她都要忍耐。
因为,她已经别无选择了。
过了约么一刻钟,皇太后才缓缓开口。
“国丧期间,不好好的为先帝念经祈福,跑来哀家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