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门+番外(172)
“竟果真是陆三先生帮的忙?”陶曦月讶然一笑,“殿下便是这么猜的,他说有这般才智,又能平息陆家怒火,联合各家的,应是只有陆一闲了。我还好奇地问了殿下,陆三先生既有这样过人的才华,为何却没有入朝。”
陶云蔚顿时把这话给听了进去:“那殿下怎么说?”
陶曦月道:“殿下只笑了一笑,说,大约比起花团锦簇,陆三先生更喜欢秋高气爽吧。”
陶云蔚将这话在心中过了几遍,微微而笑道:“他们两人倒是都挺了解对方。”
然后她就将陆玄说李衍养过鹰,后来又放弃了那鹰的话对陶曦月讲了。
陶曦月不由微怔。
“算了,不提这些了。”陶云蔚转了话题,开口时眉目间笑意更深,“告诉你个好消息,阿珪拜师了!你猜他老师是谁?是前国子祭酒,甘澄公。”
“真的?”陶曦月也很是高兴,“那可太好了!”
陶云蔚含笑颔首,说道:“他这次随陆三先生去苏州收获颇丰,先是在穹隆雅集上认识了不少当世名士,后来陆三先生借着讨论学问的机会,带着他一道借住进了甘澄公家里,阿珪也是运气好,几次见面相谈后被甘澄公看入了眼,又在陆三先生的推波助澜之下,被收作了关门弟子。”
陶曦月就说等陶伯珪从苏州回来的时候要去看他。
“估计要到年下了,”陶云蔚笑道,“箱笼都是家里给他收拾好直接送过去的,阿爹高兴得很,非要亲自去,还说顺道绕去赵县看看阿兄。”
陶曦月笑着点头:“这样也好。”
姐妹两人正说着话,芳霞走了进来,禀报道:“王妃,大郎君已接回来了。”
陶云蔚愣了一下,朝自家二妹看去。
陶曦月给了她一个不好意思的眼神。
陶云蔚无声地叹了口气,起身跟在她后面走了出去。
李悯依然是满身拘谨地站在那里,而且明显透着落寞。
“大郎来了。”陶曦月温柔含笑地唤了他一声。
李悯低着头向她行礼:“孩儿见过母亲。”
“好。”陶曦月又对他介绍陶云蔚,“这是你陶家姨母。”
李悯头也没有抬地又直直礼道:“见过陶姨母。”
陶云蔚口中回礼道:“大郎君不必多礼。”目光却在他身上不动声色地逡巡,眉间浅蹙。
陶曦月知道李悯不习惯,也没有留他多待,受完礼后便吩咐芳霞亲自送他回去了。
陶云蔚看着门外渐渐远去的背影,少顷,说道:“那你忙你的吧,我也先走了。”
陶曦月讶道:“阿姐竟没有教训我。”
“我教训你作甚。”陶云蔚无奈又好笑地道,“你素来玲珑心肠,我该说的既早已与你说得那般明白,你仍要做背道而驰的决定,那必然是因你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拦你既没有意义,大约也没有什么用,总之你自己看着办吧,若有要帮忙的再来与我说。”
陶曦月凑上来挽了她的手,柔柔笑道:“我就知道阿姐疼我。”
陶云蔚没有说什么,笑笑轻拍了拍她的手。
陶曦月亲自送了陶云蔚出府,姐妹两人正站在门前话别时,突然听见了一阵从远处传来的喧闹声。
陶云蔚面有微凝之色。
“怎么了?”陶曦月低声问,“阿姐可是知道什么?”
她顿了顿,说道:“我来时在街上看见有官兵抓了不少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看起来被抓的都是一家人。听说……都是那些被清拆后的流居之民。”
陶曦月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难道是楼家?”
陶云蔚没有回答,但两人已是心照不宣。
“这事,陆、崔、江都不再管了么?”陶曦月喃喃问道。
“没有好处的事,谁又肯出这个头呢。”陶云蔚幽幽说道,“况且要修筑寺观的,也不是楼家。”
陶曦月微顿,须臾,低低叹道:“与这世道相抗,太难了。”
……
陶云蔚回到新昌里的时候,正好遇到陶伯璋让人送了信回来。
她接过后一边准备回屋里拆开来看,一边不经意扫了眼正抱着浆洗好的衣物往陶新荷房间走的桃枝,恰好瞥见从对方手上掉下来了样物事。
桃枝刚蹲身捡起来,就听见大姑娘唤了自己一声。
“这是什么?”陶云蔚伸了手过来,将她抓在指间的巾子抽了过去。
“是三姑娘的手巾。”桃枝道,“婢子刚刚洗好,准备一道给她放回去的,不过这巾子要重新洗了。”
陶云蔚看着那巾子上的兰草纹,沉吟道:“这个先放我这里吧,她若问起来你就说我觉得绣工挺好,准备寻人绣个差不多的花纹用在裙子上。”
桃枝低头应了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