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捡了个美娇娘(3)
看到白芷犹豫,她又继续道:“没事,婶子不怕麻烦,要买的东西也不多,陪你卖了东西,你再陪婶子去买就好了。”
一会儿要跟不认识的人打交道,白芷心里也害怕,有王大婶在,确实好很多,便乖乖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王大婶兴致高涨,还不停地与白芷絮絮叨叨。
“最近镇上不太平,上月最后一个赶集日,牛家沟孙癞子家的小孙子就丢了,至今都没找到,没准已经被卖到别处去了,听说孙癞子那老媳妇直接哭晕去。”
王大婶的大儿媳是牛家沟人,去喝喜酒听说了这事,回来便跟王大婶说了。
“那些个人贩子,都是杀千刀的,没良心,专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你一个小姑娘家的,长得又漂亮,多注意些总是好的。”
“我家老二前段时间回来,还跟我说县城窑子里很多姑娘都是从别的地方拐来的,可怜见的,家里爹娘不见了孩子,指不定哭死去。”
说着说着,王大婶叹了一口气,忙抓起白芷的手,生怕她被人群挤走似的。
白芷听完这些话,心里也隐隐感到害怕。
王大婶的二儿子比白芷大两岁,是个机灵有本事的。
八岁就拜了个师傅,在县城学打铁,每两个月回家一次,打铁铺伙食好,现在生得牛高马大,很壮实。
他在城里见多识广,他说的话,想来也都是真的。
第2章 清水镇
两人一个说一个听,很快就走到镇上最大的绣坊门口。
听闻这家绣坊的东家是外地有名的富商,家财万贯,比他们清水镇的朱员外还要气派,在清水镇,还没人敢到绣坊惹事。
望着绣坊气派的大门,还有招牌上金光闪闪的“锦绣坊”三个大字,白芷不由自惭形秽。
她紧紧抓着小包袱,踌躇不前,眼前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个是她能比的。
“阿芷丫头,你怎么不进去咧?走咯走咯!”
王大婶已经进去了,正要跟掌柜打招呼,转头一看,丫头人不见了,又赶紧出来寻。
看到白芷停在门口张望,就是不进去,忍不住替她着急,拖着她就要往里面走。
白芷内心抗拒,避开了王大婶伸过来的手,反手抓住她的手臂。
摇摇头,满眼乞求道:“婶子……我们去别家好不好?我……我的绣品没那么好,咱寻个小绣坊就得了。”
清水镇有两个店铺收绣品,除了锦绣坊之外,还有另一家规模小很多布匹店,还兼卖些别的日常用的东西。
平时去那里的,都是家境一般般的小老百姓,档次自是没有锦绣坊高的。
“你这孩子,来都来咯,咋不进去看看?问问又不要钱。”
王大婶不赞同地道:“你娘亲的绣活在咱们整个镇都是出了名的好,不怕不怕,先进去试试,不行咱们再换地也不迟。”
白芷的娘亲很有天分,在县城拜了有名的师傅,学得一身本事,还能推陈出新,见过她作品的,无人不夸。
只是她在白芷九岁时就病逝了,教给白芷的东西太有限。
现在白芷拿来卖的绣品都是仿着母亲留下的旧物绣的,反反复复练习。
她没见过什么娘亲以外其他绣娘的绣品,在家中时,她觉得自己绣得还不错。
可是书上说过,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没见过旁人的绣品,无法对比,自然也就无从判定。
看到锦绣坊店面那独一无二的气派,难免自惭形秽,萌生退意。
“换……换一家吧!”白芷依旧无法鼓起勇气,怯生生地道。
“不行不行。”
王大婶年轻时候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泼辣,又是个热心人,想帮白芷,又哪能让她轻易退缩?
“阿芷丫头乖,听婶子的没错,你的绣品算不算好东西,你说得不算,得绣坊的掌柜说了才算。”
王大婶想了想,将白芷拉到锦绣坊旁边的榕树下,凑到她耳边小声道:“那陈记布店的老板,婶子认识,不仅抠门,还是个不要脸的。”
“你卖给他,顶多给你两文钱一幅绣品,转头他就五个铜板卖出去,就是个奸商。”说完,王大婶余光扫了眼四周。
毕竟背后说人坏话不好,还是小心些,免得被旁人听到传出去。
两个铜板一幅?
白芷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王大婶平时没少帮她,定然不会骗她的。
她紧了紧怀中的小包袱,里面有两块帕子,和四个香囊,外加两条络子。
香囊做工比较繁复,应当贵些,可依照王大婶所言,那老板这么抠门,想来也不会给太多。
若是帕子、络子两文钱一份,香囊四文钱一个,算下来总共也就二十四文钱,没亏,但离爹爹的药钱还差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