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25)
说着,陈如松脸色变得严肃,“只是,大哥大嫂节省没事,实在不该连爹娘的伙食也降下去。”
这话杨稔也赞同,刚分家伙食就差得很,知道的是节省,不知道的还以为故意虐待老人呢,公公婆婆怕是生气了。
夫妻俩对大房一些行为也是不赞同的。
八月,田螺正是肥美的时候,同村玩得不错的妇人约杨稔一起去捡田螺。
田螺好吃,每到吃田螺的季节,田间的水渠或者一些水池总少不了人。
杨稔也很喜欢吃田螺,摸田螺的速度不慢,很快,一竹篓就装满了。
有了这些,这两日都够吃了,杨稔打算回家,田螺这段时间都有,想吃了再来便是。
回去的路上顺手摘了几片紫苏,炒田螺没有紫苏是不好吃的。
今日摸的田螺还要养上两三天,吐了泥沙才能吃。
而前日杨稔也去了摸田螺,到今日,泥沙已经吐得差不多了,现下吃是刚好的。
快到家时,杨稔手上拿着的竹篓“咔”地一声,田螺掉了出来。
“呀,这竹篓怎么破了,明明看着还挺好的。”杨稔不太明白。
第14章 拿竹篓 上
幸而即将到家,这离自家只有几步路的距离,杨稔朗声喊道:“如松,在不在家?拿个木桶出来。”
今天男人没事,儿子又总是闹腾,杨稔就干脆将孩子给他带,自己出来摸田螺。
陈如松刚巧在院子里逗儿子,听见媳妇的声音,赶紧出来看。
“怎么了?”声音是听到了,但具体说什么他就没听真切。
看着男人抱着孩子,杨稔打消了让他拿东西的念头,“竹篓烂了,我去拿木桶来装。”
抱着儿子,陈如松便只点头,没有抢活,夫妻俩第一次当爹娘,对于孩子是高度重视的,一手抱孩子一手做事是不行的,生怕伤着孩子。
“家里就这个竹篓,坏了就没有了,明天你去我娘家拿一个回来吧。”虽说能修,可修过的也是坏的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破了,还不如换个新的,这个修修用来放置东西,就不拿来背了。
杨父竹编手艺不错,当初分家,家里只分到两亩多田地,租了几亩田地,可租的田地要交租,剩下加上自家田地产的粮食也不够家里吃用。
还是靠着杨父每日编制竹制品在镇上每三日一次的赶集上卖些银钱,他们一家子才生存到现在。
“好。”陈如松没有异议。
说到让男人去自己娘家,杨稔想到了许久没来的秋若,不知道她那念头改掉没有。
“你明天晚点去,刚好玉米现在可以吃了,我先去地上摘些玉米你拿过去,一个竹篓爹娘肯定不会收钱,那玉米就当抵竹篓的钱了。”
家里地少人多,种的玉米爹娘都舍不得吃,每年都是她跟几个弟妹尝鲜,剩下的都是留着成熟磨成粉当主食的,成熟的玉米磨成粉顶饿。
自家分得的三亩多旱地,有三亩都种了玉米,儿子还小,只有两个大人,粮食还是够的,吃些嫩玉米也不怕。
至于陈如松的想法,杨稔熟悉男人的性子,知道他不会有意见的。
果然,陈如松闻言直接点头,半点犹豫也没有。
抱着儿子摇了摇,视线到了鱼塘,他想到这鱼养了这么久还没送过给岳父岳母尝尝,“媳妇,我再捞一条鱼拿过去吧,也让爹娘尝尝,算是咱们的孝敬。”
丈夫要孝敬她爹娘,杨稔自然没有不同意的,连忙应下,“好啊。”
就算男人不说,她过些日子也是打算跟他商量一下送条鱼给爹娘,现在他主动说了,让杨稔心里十分高兴,男人会对媳妇的娘家好,自然是心里重视媳妇才会如此。
娘家人多,杨稔按照人数,每人三根玉米,也有二十七根了,放在一块像个小山堆,有这么多也够了,再多也不合适了。
如果没有送鱼,玉米多些就多些,但又送了条鱼,这玉米的数量她就得控制一下,虽然她男人不会有意见,可她也得控制一下,不能太过。
陈如松拎着鱼,背着半麻袋的玉米到杨家。
此时杨家只有杨母及其儿媳在家,陈如松的到来,得到杨母的热切欢迎。
杨母最疼大女儿,对这个疼女儿的女婿的态度自然是格外好的。
看到大女婿过来,她满脸笑容,“如松来了,快坐,老大媳妇,快去倒杯水来,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多费钱,家里什么都有,不要带东西来,你跟小稔刚分出来,也不容易的。”
杨母不想接东西,陈如松赶紧劝道:“娘,东西你收下,这鱼是院子里那个鱼塘养的,现在大了,我捞一条来孝敬您跟爹,这玉米也是小稔大早上去地里给您掰的,不费钱,只是我们做女儿女婿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