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种田奋斗史(167)

作者:方瑜 阅读记录

这话打消不了陈如松的念头,“咱们这也有人来往的,去府城的总是有的,这次去府城,我发现咱们到府城这条路实在太平,去过几次县城的人家也说没生过什么事。”

“反正不安稳,我不答应。”来回一趟也就二两多,这里到府城要三日,回来要三日,就是六日,人家要是包来回,还得等着,若是只是去,还得在府城等人载,她觉着不怎么好,眼下安宁,也不一定一直安宁。

“还有,你若是送人去府城,家里呢,还要叫娘和小弟来暂住不成?”杨稔想出了拒绝的法子。

“这倒是。”陈如松扶额,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了,儿子还小,他如今可不能直接就出远门。

夫妻俩说完话,正好杨母从厨房出来,嘴上说道:“小稔,米糕蒸好了,我先去睡了。”

望过来时,看见父子俩,她笑了笑,“如松和小景都醒了啊。”

“是,娘,我和小景不在的这些日子辛苦您和小弟了。”陈如松语气诚恳。

杨母笑意更深,“不辛苦,你跟小景舟车劳顿才是辛苦。”

杨小弟这会也洗漱出来,看见姐夫在堂屋,询问起府城的情况。

陈如松挑着小舅子感兴趣的说,杨母也被吸引住,一块坐着听。

第二日,陈如松先去卖了米糕,卖完之后再将岳母和小舅子送回杨家。

原是要先送两人回去的,只是杨母知道女婿家卖一日米糕是能挣一两百文的,不肯漏掉今日,直说等卖完再送他们母子,否则就是想赶他们走。

夫妻俩也想留一留杨母和杨小弟,也就答应下来。

回来后陈如松提着一堆东西放进驴车。

杨母问道:“这是?”若是给自家的东西,她是绝不收的,也太多了。

“是从府城买回来的东西,我打算给您和我大哥二哥几家,一家一份。”

一份多了,分出三份杨母觉得还能接受,这是女儿女婿孝敬自己的,杨母心里高兴,这是女婿重视自家。

只是女婿未免太大方了,总是给他那两兄弟送东西,还送这么多。

坐上驴车,一路上三人说说话,很快就到了杨家。

“如松,进去喝口水,歇会再走吧。”杨母邀请道。

“不了,娘,家里还有事,等过阵子我再和小稔回来看您和爹,我马上回陈家村一趟就得回县城了,这些是给您和爹还有小弟的东西,您拿好。”

陈如松将驴车上大半东西拿了出来。

杨母惊讶道:“怎么这么多?”

女婿说是一家一份,杨母认为就是每家一样多,一样多,一份也不少,也因此她才觉得女婿待那两家太好了,原来大多都是给自家的,可在县城时,女儿已给了她一些体己,还给她买了不少东西,给儿子也有买东西,已经算是答谢过了呀。

“太多了,娘不能拿,小稔已经给我和小七买过东西了,怎么还给这么多东西。”杨母摇头摆手,以示不收下。

就是知道岳母不收,他才没直接告诉这些东西是给她的,否则岳母在县城就要拒绝了,这会都到这了,总好送一些。

陈如松劝道:“都是一些吃食,县城没有的,府城的新鲜玩意,娘你跟爹尝尝鲜,虽这看着多,但也不费多少银钱的,收下吧。”

“真的都是吃食?”

陈如松点头,“大部分是。”自然还有别好一些的孝敬,只是说了岳母就不会收了。

女婿要送小景继续念书,应当不会买多贵的东西,杨母也就不再拒绝,接过来,叮嘱道:“好,那我就收着,下次不能这样了,便是不贵,买几样也就够了,这都十几包东西了。”

陈如松自然是一概应下,告别杨母,他驾车回到陈家村,将东西送到两家,小景没考过的消息也说了。

瞧着陈大嫂眼里控制不住的幸灾乐祸,陈如松不太高兴,没待多久就出来,去了二房。

这会正要忙田地的事,二房一家并不清闲,陈如松也不想多打搅,聊两句就走了。

在县城的日子又回到从前,陈如松每日早上卖米糕,上午磨粉,晚上做米糕。

小景继续苦读,起早贪黑。

杨稔带着两个满了两岁的孩子,每日也是精疲力尽,这日子过得充实。

这日子一晃,就到了年底,然后又到了年初。

壮壮康康即将满三岁了,夫妻俩有个事情一直没决定下来,那便是壮壮要在哪个私塾启蒙。

第89章 杨二弟

县城私塾不便宜, 每月几百文一年就要几两银钱,还有别的花销,自家如今收入不多, 每年也就几十两, 得给两兄弟备着日后。

去府城考试,还不算贵的,自家有驴车,少去了路费, 载上两家人, 还能挣些银钱充作房费,基本上就是没花多少银钱, 可日后儿子考过了府试, 成为童生,那么就得预备着考秀才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