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和离之后(211)
他让人乔装潜入那位姑娘府中,将人连夜带了出来,再于翌日光天化日之下,将人衣衫不整丢弃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人言可畏,那姑娘最终不堪忍受流言蜚语,即便西南王一再表示相信她,她仍执拗地一根白绫吊死了。
于是,西南王府与先帝之间的关系彻底恶化,西南更是借此机会,再不向朝廷进贡。
皎皎并不觉得,如此恩怨,西南王会拒绝北魏的任何提议。
但徐空月却说:“尽管西南王对先帝不满,但那只是基于个人恩怨,西南王府其实并不好武,也不想西南的百姓就此陷入战火纷飞之中。”
他与北魏打仗的那几年,曾有幸见过那位西南王一面。他不愧是出身于历代镇守西南的西南王府,拥有绝世的将帅之才,却心怀天下,爱护百姓。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甚至觉得,与一心夺权的先帝相比,那位西南王更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皎皎沉吟片刻,反问道:“既然他不好武,如今为何会反?”
她不认为传来的军情有误,所以要么是西南王真的反了,要么就是西南那边出现了他们暂时不得知的意外情况。
徐空月沉默了。倘若他眼睛能看得见,即便是手上有伤也无妨,只要前往西南,凭借他先前与西南王的那一面之情,或许能知晓真相,还能劝一劝西南王。
皎皎显然也想到了,但她的目光只在徐空月面上停留了一瞬,便咻地移开。
小皇帝不知前因后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什么话也没说。
但西南的问题却不得不解决。只是徐空月却不能轻易返回长安,于是经过短暂商议之后,小皇帝先返回长安坐镇,之后再从长计议。
临行前,小皇帝满心不舍,一手推着皎皎,一手扯着徐空月衣角,仿佛依依不舍的游子,被父母目送远离。
小皇帝被自己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惊了一瞬,但随即左右看看,又觉得似乎也不是那么突兀。
他沉浸在莫名其妙的想法里,对即将到来的战乱不能感同身受。但皎皎却不如他这般轻松,叮嘱道:“李忧之在长安,陛下遇事,可与他多商议。”她其实还有很多话要叮嘱,但碍于身侧的徐空月,便没多说什么。
然而就是她这一句话,仍引得徐空月的不满。他眉心微微一皱,随即道:“陛下身边有太傅、相国,有那么多臣子,何必偏偏要与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商议?”
皎皎的眉心也微微蹙着,却不欲在这种时候与他争辩什么,于是只是微微抿着唇,什么都没说。
她虽然什么都没说,小皇帝却知道,太傅与如今的相国,皆是徐空月的人,所以皇姐并不希望自己亲近他们。他虽然受教于太傅,却也知道,对方并非全心全意教导自己,很多该由皇帝知晓的事,他从未细说过。
所以哪怕是如今西南反叛,他于太傅、相国处,都可能得不到有利意见。
这一瞬,小皇帝突然审视起身侧的徐空月来。
第86章 试药
西南反叛, 朝中必须派人前去,要么和谈,要么评判。
小皇帝坐在龙椅之上, 看着下方吵成一团。有人说要先试着看能不能议和,就有人说,西南王既然敢反,就不会再与朝廷和谈。
然而吵归吵, 一旦涉及到由谁前去西南的这个问题,却无一人敢应声。
如今徐空月与皎皎皆不在, 两党皆是沉默, 无人敢应声,其余人几乎都是跟风而动,两党不动,他们亦不敢出声。小皇帝也仿佛失去了主心骨,看着下方安静如鸡的大臣们,茫然且不知所措。
好在南山行宫, 皎皎与徐空月都不曾忘记此事, 暂且将个人恩怨抛开,商讨起如何解决西南之乱。
徐空月建议先派人前去和谈,“西南王突然起兵谋反, 而朝廷事先没有听闻一点儿动静,这事怎么看都不太正常。微臣觉得, 最好还是先派人前去西南, 与西南王见上一面。”
皎皎没有见过西南王, 只听说这位西南王骁勇善战,镇守一方,令北魏南齐不敢来犯。倘若朝廷与这样的人开战, 即便能胜,也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况且还有北魏虎视眈眈,一旦大庆兵力有损,只怕北魏能立即抛开内乱,前来偷袭。而大庆在元气大伤之后,根本经不起又一场战乱。
因此,倘若能不与西南开战,就是最好选择。但即便如此,她也不能轻易放下对西南的防备。她沉吟片刻,道:“和谈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员大将共同前往,否则一旦西南开战,战火很快就会在大庆腹地燃起。”
她看向徐空月,言语之间一点避讳没有,“如今你不能上战场,所以必需要有一位能震慑西南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