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遇良缘(59)

作者:叶信言 阅读记录

店主看了看自家店铺的墙面,欲言又止。

刚一听说居房要付租银,罗桓愣了愣,他先前大约浏览了一下灾情册目,上面没提这回事。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民居得有人维护,还有巡捕巡逻,交些租银并不为过。

只是店主欲言又止的表情让他有些疑惑,罗桓沉不住气,立刻问:“不过什么?店主,有话就说,别把我们当外人啊。”

陆琢默默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人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把自己当外人。

店主讪讪笑了一声:“那是,来到小店的都是朋友,那个,您误会了,我刚才没啥要说的。”

女店主在后面喊了一声:“当家的,别在那里闲聊了,到后厨来把碗筷洗了!”

店主应了一声,说句“不好意思,几位慢用”,立马抬脚掀帘进了后厨。

看来店主有所忌惮,有些话不敢说出口。

罗桓眉头皱起,霍然起身,正想去后厨问个清楚,被陆琢暗暗拉下一把。

他低声说:“不要强人所难。”

罗桓低嗯一声坐下,眉毛拧成一团,压低声音说:“哪有说话说一半的?”

不过,沈瑜循着方才店主的目光往墙面看去,瞧出些异常的地方。

她指了指一处,轻声说:“陆大人,罗大人,你们看。”

这墙面虽然和她的食铺一样糊着糯米纸,但纸面破损的地方能看得出裸露在外的粗砂。

她屈指轻轻在墙面叩了叩,能明显听到“笃笃声”,附耳在墙面听了听,这墙几乎没有什么隔音,隔壁家的人说话简直听得一清二楚。

三人从店中出来,罗桓负手回头瞧了瞧这早食店,又看了几眼其他民居,奇怪道:“是只有这早食店的房屋质量这么差,还是所有民居皆是如此?”

他们总不能一个一个房屋去看吧。

陆琢淡淡扫视他一眼,罗桓不敢和他对视,哼了下鼻子假装看向别处。

没错,这本来就是他作为巡史要做的正经差事,查灾后百姓安置如何,赈灾银两怎么花销,账目等是否一致。

不过他这几日不是忙于。。。其他事务了吗?

罗桓咳了一声,低声说:“我会再派差役查清这件事。不过方至,话说回来,即便查出这民居建造质量不行,又能怎么着?你不想想,当初到山阳县的赈灾银子是被劫匪劫走的,这些地方都是原来的张知县现任张知府联合富商凑银子修的,换句话说,即便不修这民居,张知府也没一点错处啊!修了这民居是功德一件,朝廷怎么还能去追究这房子修建的好不好呢!”

--------------------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一段全凭作者臆想,没有半点历史事实依据,请不要细究,若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 32 章

陆琢顿住脚步,同罗桓使了个眼色,两人故意慢腾腾走在后面,和沈瑜拉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

沈瑜没在意两人的举动,灾后巡视是罗大人的公务,她不便多听,寻找夏石斛是她此行的目的,她只专心的四处打量售卖货品的摊贩,看有没有药材。

陆琢想的是山阳县赈灾银两的事,关于这事最好不要让沈瑜听见,以免她想起父亲又因此自责。

他看向罗桓,悄声问:“你作为巡史应当知道,当时山阳县向朝廷申报了多少赈灾银子?”

这个罗桓清楚,他低声道:“十万两。”

“全都拨下来了吗?”

“按照户部给的账册记录,是都拨下来了。”

“张知县当时联合富户募捐了多少?”

“一。。。一万两?”罗桓想了片刻,又确定地说:“是一万两,包括灾民安置,修建义房,重筑河堤,账册上都记着呢。”

他看了一眼陆琢拧着眉头似在思索,还以为他在纠结民居质量的事,遂拍拍他的胳膊,提醒说:“方至,我虽然对公务不大上心,但这事我得提醒你,张知县当时这事做的没什么错处。咱不说别的,这民居得有两百户,就算房子质量不行,建一套怎么也得三十两银子,再加上给灾民提供吃食,修筑河堤,怎么着这一万两也不够花。可是你看,人家不仅够用,做的还好,百姓安居乐业,山阳县城没受灾情半点影响,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是这个,”陆琢蹙眉摇了摇头,“一万两银子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好,你不觉得山阳县当时申报的赈灾银子数额太大了吗?”

罗桓一愣,陆方至说的对!

赈灾银两数目报上去后,户部会酌情少拨一些,其余部分有府衙县衙担负,不过山阳县上报的银子户部不仅没有少拨,反而爽快的全额付了。

关键是,十万两和一万两数额差别实在太大,即便一万两能把事打打折扣办好,但向朝廷申拨赈灾银两也不至于扩大十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