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遇良缘(162)

作者:叶信言 阅读记录

只是再转头一看,才发现沈瑜的情形有些不对。

她整个人怔在当地,脸色遽然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指尖却在用力地按压眉心。

“阿姐,你怎么了?”

沈睿飞快跑过来,焦急地晃了晃沈瑜,嘴里不停喊道:“你是不是吓到了?你放心,武安哥能制服那匹黑马的,你怎么变得这么胆小了......”

听到沈睿的声音,沈瑜似是猛然回过神来。

方才那匹黑马受惊的情况如此熟悉,让她瞬间想起了马车坠崖前的情景,只是甫一用力去想的话,简直头痛欲裂。

她扶着额头,小声道:“沈睿,去请徐大夫,我头痛得厉害......”

第83章

午后,将近秋日的光线明亮又不过分灼热,透过窗棂漫洒到书房的桌案上。

陆琢修长指尖翻过朝廷近日下发的邸报,目光却随意落在一点,久久未曾移动。

奏折呈上去这么久,却迟迟不见朝廷委派人来重查赈灾官银丢失一案。

不过,晏太傅倒是及时回了信。

他在信中称太后身体有恙,皇上日日侍奉左右,政务暂时悉数交予内阁处理。

何尚书是任内阁首辅,其余各部尚书兼任次辅,各地所呈奏折需先交由内阁处理,待皇上处理政务时再转交呈到龙案前。

此前,承接要案的天罗司忙于西北疫情的调查,刑部又有重案在审,都察院的御史们分别派遣至各地,或巡视湖广两地汛情、或探查东海匪寇骚扰,或了解甘陕之地的蝗灾。

各部事务繁杂,且事事看起来似乎都比查询赈灾银两要紧急。

因此,奏折呈递到内阁再交于圣上手中,待旨意传达下来,恐怕需要数月之久。

晏太傅只在信尾叮嘱他稍安勿躁,在任时务必勤勉谨慎,不要出什么差错,若又要事,再写信告知。

这些话太傅说得委婉,陆琢心内已经有了猜测。

朝廷表面上看上去风平浪静,只怕内里早已波谲云诡,而赈灾银两丢失一案背后牵扯到的势力也许不知有多深。

想到这里,他眉头微凝。

袁启与洪运既是劫走灾银的劫匪,又是灾银被换的证人,身份极其重要,在此案正式重启之前,不方便对外泄露两人的任何信息。

此前,为免有人察觉此事并杀人灭口,陆琢并没有签发通缉洪运的文书。

因此自他逃离乐安后,犹如游鱼入海,几乎没有了任何踪迹。

而袁启根据已经定下的伤人及挟持罪名,依照律法规定,应被转移到济州的一处采矿地做工受罚。

府衙已经几次差人过来拿人,陆琢以袁启坠崖时心肺受损需要治疗为由,暂且将他关押在乐安的监房。

他打算要在处理乐安政务的同时,尽自己所能去查取更多的此案线索,为以后朝廷重启调查此案提供证据。

陆琢落在邸报上的视线稍稍移动,指尖在邸报上的刑部案情上轻点了点。

这上面所述的正是姑父此前提到的令国公家奴侵占百姓良田一案,目前已经有了处置结果,经手此案的人正是姑父陈铖。

而前些日子他又吩咐李昭去了一趟京都,便是要他去拜访姑父。

陈铖对赈灾银两丢失一案十分清楚,李昭受命去暗访陈铖当日这案子的所有细节,诸如押送赈灾银两的路线,官差在哪些地方休息,接触了哪些人员等等。

但乐安离京都约有半个月的路程,即便骑马快行,一来一往也要将近二十多天,掐指一算,李昭这几日应该就要回来了。

七月流火的时节,天气逐渐转凉,午后的天气日头虽然明媚,但已经没有了夏日的暑热。

秋风透过窗隙倏忽吹过,邸报被随意地翻起一角。

陆琢抬起凤眸,下意识向窗外望了一眼。

快到申时了,阿瑜怎么还未过来?

沈瑜的左臂早已恢复如初。

按照两人之前的约定,待陆琢休沐时,要抽出空闲来教她些防身用的功夫。

想到这儿,陆琢轻扯了扯唇角。

上次教她骑马结果差强人意,不过为了教她些简单易学又切实防身的东西,昨日才送了她一只梅花袖箭,也不知她掌握得如何了。

视线堪堪收回,便听到院外传来武安凌乱的脚步声。

下一刻,他飞快地推门进了房内,一拱手:“公子,沈姑娘突然头疼,差点儿晕倒......”

武安话未说完,陆琢已经急忙起身。

他脚步匆忙,行走间袍摆遽然被风吹起,荡起一道利落又急切的弧度。

“到底怎么回事?”

“公子不必着急,沈姑娘没什么大碍,”武安快步跟上,边走边飞快解释,“方才沈姑娘在院子里学着用袖箭,恰好孙六赶着马车从外面回来,那个袖箭嘛.....沈姑娘用得不太好,从院门外飞出去,差点扎到马屁股上,吓得那马当时就跑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