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小厨娘(109)
那肥美秋蟹是裴屹舟做的,自然记忆犹新,可晓珠那夜喝醉了,什么也不记得了,只双手捧着粗瓷碗,默默喝着,不去接话。
二人就这般尴尬地默了半晌,裴屹舟忽的开口道:“我小的时候,在京城,因不爱说话,总是被人说没有侯爵之子的气魄……”
这些事情,晓珠偶尔也听秦嬷嬷提起过几句,裴屹舟的庶母张氏惯会些鬼蜮伎俩,把裴屹舟的名声糟践得不行。他自己说的这个,倒还是最轻的。
晓珠听他自爆陈年心事,有些不忍心,打断他道:“大人不必拐弯抹角地劝我,我自己想得明白。”
裴屹舟微微吃了一惊,接着露出赞许的神色:“那就好,倒是我想多了。”
羊汤喝完了,火炉子里的炭还未燃尽,晓珠所幸把炉子搬了过来,两人一面烤火,一面说话。
“大人关心晓珠,晓珠记在心里。另有一事,也想请大人帮忙。”
裴屹舟拈了个橘子,把剥下来的皮儿丢进了炉子里,整个屋里登时橘香缭绕。他将橘子递给晓珠,问道:“你知道是谁?”
晓珠接了橘子,又分了一半给裴屹舟,把剩下的吃了,道:“看我不顺眼的,无非就那几个人。若是大人查实了谁,劳烦告诉我一声。他们屡屡欺我,真当我无招架之力么?”
裴屹舟看了她半晌,才笑道:“好,这事儿我听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苟到倒V啦,晚上9点2更6000,那章评论发红包~~
第60章
几天后, 晓珠从裴屹舟那里得了确定的消息,知道是曹氏在造谣,便开始实施心中盘算日久的计划。
以前的时候, 因为是冬天,比起椒盐蘑菇,容易腥冷的糯香鸡爪不那么好卖。但是,只要她做鸡爪,有一个人必定会来买, 便是那个身量小小、戴白毡帽的小姑娘。
她每每来都是一副男装打扮, 一说话就泄露了身份。曲娘子还打趣儿过呢,说她家小姐真是可怜, 想吃鸡爪, 又碍于名声,堂堂一个贵女, 还不如他们市井商户女来得自由自在。
曲娘子上回说过后,晓珠就多注意了几分,这一看, 真让她看出了端倪。
她今日把鸡爪做好,便宜大甩卖, 一文钱一只。外面虽有人败坏她名声, 到底还是有些人忍不住嘴馋, 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一文两文的零花钱总是有的, 一来二去, 晓珠又卖鸡爪的消息就传开了。
不出三日, 那个白毡帽的小丫鬟又来了,晓珠笑吟吟给她装了鸡爪, 却往多往她手里塞了一封信。
小丫鬟吓了一跳,信不要了,鸡爪也不想要了,慌里慌张地要走,晓珠硬塞给她:“小妹妹莫怕,你们夫人一定喜欢。”
小丫鬟将信将疑的,正了正毡帽,一句话不多说便走了。
第二日,小姑娘果然来了,这次也不买东西了,直接对晓珠说:“夫人说了,三日后在春林胭脂铺二楼见。”
晓珠含笑应声。
原来,那日晓珠给那小丫鬟的,不是别的,只是一张糯香鸡爪的菜谱,最后写着,她想见那人一面。
晓珠本不是瞎打听的人,既然那人派了乔装过后的丫鬟来买,就说明不希望别人认出她的身份。可那小丫鬟毛毛躁躁的,一日买鸡爪付账的时候露了荷包,那荷包竟是用浮光锦做的。
晓珠听儒平说过,只有灵州才产浮光锦,从灵州运来蜀地,层层加价,在市场上买,价格昂贵,一般人都用不起。
小小一个丫鬟,用得起浮光锦做荷包,不是她手脚不干净偷了主人的,就是她们本身从灵州来的。
近些日子从灵州来的,只有城东的吴府一家。吴家本是有名的望族,长踞江南,这一支不知怎的,举家搬了来蜀地,在城东买下好大一片地,修了宅子花园。
春林胭脂铺雅间里,一名二十五六、带着面衣的女子,听完晓珠的解释,道:“便是你从一只荷包推断出了我是吴家的人,又怎会知道我就是欣欣子?”
本朝市井生活丰富,话本子流行,不止刊印书籍流传于世,亦有在茶楼酒肆里讲书的、在戏院青楼唱戏的,故事都出自这些话本先生之手。
而蜀地流行的话本子里,有一位署名欣欣子的先生,故事写得曲折动人、感情写得落人眼泪,是以销量极好。
晓珠笑道:
“我爱看夫人的话本,写深闺内宅那些事,婆婆磋磨儿媳、妾室谋害主母,写得真情实景,非女子不能道也,那时候我便想欣欣子一定是位女先生。直到我发现新出的话本子里的这段话,才恍悟,欣欣子便是夫人。”
晓珠说着,翻开一本《鸳鸯错》,只见上面写着一名深闺女子爱吃鸡爪,又碍于情面,不好自己去买,便委托婢女扮了男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