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8)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而郭氏也并不喜欢以一个舞者的身份出头露脸,毕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有些见识,又从小让人夸着长大,尽管让现实磨平了棱角,但内心仍有一些骄傲和坚持,她想,舞跳得再好,即便做了领舞,也不过还是个舞伎,逢人卖笑讨好,有什么意思!不过是让主人家夸两句,赏两样东西而已,她志不在此,宁愿只在后面做个伴舞,让人家都看不见她,于是就算后来练得好了,也从来都不争先——反正乐坊也不缺跳的好又要强爱出头的女子——又加上她从小耳濡目染,懂得做事周全,会做人,一个聪明伶俐又不争强好胜的人,总是招人喜欢,因此乐坊上下都对与她处得不错,林姑姑也不在这件事上为难她。

郭氏在乐坊待了一年,便发现了新方向,那就是弹琵琶。

乐坊有一男一女两位乐师会弹琵琶,男的住在外面,只在练曲子和表演的时候进来,另一位是于姑姑。于姑姑年轻时是乐坊的讴者,能弹能唱,虽相貌不显眼,可有一把好嗓子,管事的见主人爱听,自然不肯放她出去,也是蹉跎了好几年,同龄的姐妹们早就散尽了,她年纪渐长嫁了府里的一个管事做填房,便只做乐师并日常里教女孩子们唱歌。

郭氏爱极了琵琶的音色,况且做个乐师在角落里伴奏,总比跳舞抛头露脸的好。因此日常练完歌舞后,郭氏有空便去找于姑姑学琵琶。于姑姑看她如此诚心又刻苦,便尽心教给她。

乐坊里的女子,都是穷苦出身,没几个认字的,无论学唱歌还是学乐器,都是口耳相传,一句一句教,师父会的,徒弟就学,师父不会的,徒弟也没处学。郭氏不一样,郭氏除了跟着姑姑们学,她还可以看着书学,看着书学指法,看着书学曲谱,看着书学新歌。

起先是从唱歌开始,一次学唱的时候聊了起来,于姑姑就感叹如今这些歌,府里都听腻了,她也唱腻了,可要想学新的就得请人一句一句教,可在这县城里上哪儿找那么多会新花样的歌者。郭氏便说起来乐府呀诗经呀有的是,于是想到郭氏识字,不如找几卷书来由郭氏说着她们学。于姑姑便与林姑姑及许掌事商议了,由许掌事去回禀君侯,说是这些年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想找几本书弄点儿新曲子。

侯府里这些礼乐书籍还是有藏的,大约君侯对这老几样歌舞也不耐烦了,便大手一挥,爽快地交代下去准许乐坊的人去借书看。于是要什么书,便由许掌事或者他手下的小厮来往借阅——乐坊的女子是不准到藏书楼随便乱走的。

就这样,郭氏有机会经常看看书,什么诗经乐府楚辞等等,以至于时间长了,什么经史子集也能淘换来读,当然也有一些乐谱。做舞姬倒不是郭氏的主业了。也就参演参演群舞,间或有需要就去弹琵琶伴奏,平时还要帮着于姑姑学新曲。

其实郭氏的声音不够高不够亮,本算不上出挑,但是教人歌词曲调足够了。就这样,郭氏在铜鞮侯府过了十来年,彼时她已完全不在人前跳舞了,只专心教导管束年轻女孩子们。

由于勤学苦练又可从书里学乐理,再加上悟性极高,她的琵琶技法已日臻成熟,比当年于姑姑弹得还要好了,而是她却一点都不显露,只在歌舞时与其他乐师一道伴奏,从不在人前卖弄。

日子过得倒也平静,只是郭氏心仍旧无法安定,眼看着已年近三十了,她至今还是孑然一身,终身无靠。

有人便要问道,她为何还未嫁人呢?这里面有个缘故,一是乐坊里的歌舞伎可比不得普通婢子,培养一个歌舞伎可不容易,学艺少说也得两三年时间,再者说年纪小的身量未足也上不得台面,十五六岁往上的才更好,若达到技艺优秀,得多磨练几年,更年长些。

因此上,乐坊里的女子,主人家本就不会早早打发她们嫁人;再者说,乐坊女子的出路,无非就是要么配小厮,要么被发卖,最好不过是被哪个主人看上了纳为妾室。

想那郭氏,自小见识不俗,这些年,又浸在舞乐诗歌里,所养出来的性情,哪能甘愿嫁与贩夫走卒?若说讨好主人扒高往上呢?真有这样的,也有成了的,可如果郭氏愿意,何必这些年来都低调退让,不肯出头?

原来那郭氏自经历过自家的败落,很是明白繁华易逝。自己家何曾不若这府里一般安逸优渥?可一场战乱,万事皆空。她眼观耳闻这府里的做派风俗,很是知道这君侯及诸子,仗着祖上的荫蔽方有如今的生活,可皆是守成之人,绝无手段在乱世之中立足自保,不过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现如今这铜鞮地界上还平安倒也罢了,一旦哪天祸事来了,谁知道会不会是自己家那种境遇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