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22)
“姐姐说的是。”
甄姬便问郭氏家乡年纪等语,又问她家中还有何人。
郭氏便说:“我家在安平广宗,可怜父母早亡,因逃战乱流落在铜鞮侯家,承蒙公子赏识我弹琵琶,才带我来的。”
由于头一日见面,很多事情不便深问,甄姬便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她聊着,大致知道了她的身世背景,并根据她回答的这些只言片语,心里暗暗地忖度她的来历为人。既然聊到家世,为免郭姬出于歌舞坊的尴尬,也为了以示亲近,甄姬便只指着她家里的情况安慰她说:“其实咱们出身都是差不多的。”
“那怎么能呢?姐姐比我幸运得多,毕竟还有母亲和兄长,还有一个安稳又过得去的家。”郭姬垂了头,有些叹息。
看看天也不早了,甄姬便起身告辞。回去照看着女儿吃了晚饭,哄着她玩儿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不知公子过会儿会亲自送儿子过来吗?公子出门许多天,大家都盼着他回来,如今回来了,若头一天就先来看我,这才足见公子重视。
再说卞夫人这边,看看时候不早了,大家也都累了,便撤席大家各自回家休息。
曹丕走在路上,觉得心里并不是滋味。为何?曹丕如今公务繁杂,又有小人在父亲身边挑事非,令他地位不稳,正是心绪烦乱无可排解之际,如今宴席上可以什么事情都不想,恣意大笑一番,但那些笑意到不了心底,心里压的那些事情,并不能解决,一直悬着。因此喧嚣过后一静,又在这深沉夜色烘托下,所有的烦恼不安又泛上来,对照刚才的热闹,更觉得空虚与落寞。
按说,他该把曹叡送回去并看看甄姬的,要不然就显得太过于冷落。可说起甄姬,曹丕不由得叹气,他现在,除了孩子的事或者家务俗事,去甄姬那儿渐渐少了,并不是他又添了新人的原因,就四个字:无话可说。
想那时候初见甄姬时,真是漂亮又柔和,知进退、识大体,与他嫡妻任氏那倔强不服软的性子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他想,甄姬这样的,方可做个贤妻吧?
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相处多了,他就发现两人不和之处:这甄姬,让他如何说呢?确实是个贤德人,安分守己,不争不抢,一言一行恨不得全照着那列女传上来,可是谨慎也太过,有时觉得她过于刻板,让人在她身边都觉得拘束。
你要让曹丕举例说出来她怎么个刻板法,一时曹丕也想不起来了,因为都是相处中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的细节小事积累到如此印象,真没什么大事一次就体现清楚,不过曹丕忽想起甄姬家人曾说起过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甄姬在家时,外头街上来了杂耍艺人站在马背上做杂技,很是惊险新奇,街上聚拢了很多人看热闹,甄姬的姐妹们听见动静也很好奇,恰巧在家里阁楼上能看到,于是大家都跑到阁楼上去看。唯有甄姬不去,大家便也招呼她“怎么不去看呀?可有意思呢!”甄姬怎么说?她答道:“这岂是女人该看的?”
甄姬的姐妹们提起这事,无非是想夸甄姬是多么有德行,可跟甄姬朝夕相处过的曹丕再来听这话,只觉得这就很反映出甄姬活得多么无趣。只是从窗户里看看而已,又没有出门去,本也无伤大雅,况大家都去看了;再说她那时候八岁多的女孩儿,本应该是生动鲜活的年纪,竟可以如此老成刻板没有生气,对新鲜有趣的事情毫无好奇,再说她这一番话,标榜自己的同时,无意中也指责了别人,听者也不会舒服的。曹丕是个诗情画意之人,想想那做派,都觉得气闷与压抑。现如今心绪郁结,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甄姬那苍白乏味又拘谨的所谓贤惠,令他一点也放松不得。
曹丕犹豫了半天,决定还是去看看郭姬吧,她如今刚来,问问她习惯不习惯。想到郭姬,曹丕眉头稍微舒展了些。他跟郭姬倒是很投契,并且说不清为什么,有郭姬在侧,他就更容易平静下来,获得少许安逸。来到自己的内宅,曹丕令曹叡的奶妈丫头们好生送曹叡回甄姬那儿,自己便去看郭姬了。
第13章 四公子的朋友(一)
曹操四子曹植,字子建,比他二兄曹丕小五岁。
这子建自幼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文采出众,且性格简约洒脱,不拘一格,颇有其父之风,甚得曹操喜爱。两年前,即建安十六年初,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并丞相副,曹植与几个弟弟同时被封侯,其一应赏赐待遇,竟超过了其三兄曹彰,此时曹彰因不喜读书,其父当他一介武夫,难成大事,不为看重。
去年孟春,曹操征关中回邺,正值铜雀台建好,便带领诸子与文士百官登台。当时一共筹划要建有三座高台,都在这铜雀园内,先起了这主台铜雀台,高十丈,有宫室一百余间,着实壮丽非凡,曹操见之大喜,便命诸子与文士们作《登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