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77)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现在身份不比以前,有太多规矩礼制,不像过去可以自在跟随他出去。女王细心为他打点行李物品,又细细地叮嘱跟随陛下的內侍,注意他的衣食起居以及旧伤。曹丕听了,心中满满的暖意。

晚上安歇之前,趁近处无人,两个人便絮絮地聊起了家常俗务。如今冬日天寒,女王不放心他旧伤,又叮嘱一番。曹丕便道:“你放心。在家安心等我回来。”女王便道:“你出去了,我就去永始台住。我在那里等着陛下凯旋。”“永始台”对他们两个来说,是誓言,彼此心照不宣。

女王在宫中焦急地等着消息。前方捷报不断传来,除了曹仁的大军遇到些困难,其他几路大军皆击溃吴军。曹丕觉得此次可以拿下江陵,岂料遇到守城吴军的殊死抵抗,经过焦灼的拉锯,吴军颓势已现,谁成想,大约也是城中的日子太苦了,江陵闹起了瘟疫。

曹丕为太子时,经历过一场瘟疫,当时身边好多熟悉的臣下及旧友因此故去。故而曹丕对瘟疫的危害记忆犹新。他知道这次不是占领江陵的好时机了。魏军已有个别军士染疫,如果此时不果断撤退避疫,勉强占了江陵,恐怕也守不住。更何况他如今带领的皆是魏军精锐,如果任由瘟疫蔓延,恐怕大伤元气,要恢复可不是一两天的时间,再说将才难得,万一将领们有个三长两短,是短时间内不好弥补的损失。不能为贪这一城之利而冒动摇国本的风险。

想想也不是很甘心,毕竟辛苦这好几个月,将士们也出生入死,付出这么多却功败垂成。但是没有办法,时运不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呀。于是曹丕果断下令收兵。

看看离开洛阳一年多了,横竖回程也要路过洛阳的,干脆发消息给许昌,皆回洛阳去会合。

女王自封后以来,对待曹丕更是用心,并以身作则,供养永寿宫,打理好后宫。对后宫诸人,奖罚有度、宽严并济、待人随和;对有宠的,悉心教导她们,免得犯错;对无宠的,也并不忽视,也会鼓励诫勉她们;甚至后宫诸贵人偶有过失,只要不是什么原则上的大罪过,她都尽量帮忙弥补遮掩,不教陛下知道,免得生气。是以后宫无怨言,秩序井然、安稳平静,令曹丕十分省心。不仅如此,她本人崇尚俭约,并约束后族,令他们低调,不可过于骄奢。

女王闲了,便替陛下盘算。她看得出来,虽然陛下因甄夫人之事与曹叡有了隔阂,但毕竟是亲父子,情不自禁地就会关注他做了些什么,言辞下意识流露出来的还是关心他的。女王心里忖度只怕陛下是担心儿子对他心有怨恨,便想着怎么能缓和他父子的关系。

其实甄夫人还活着的时候,曹丕就对曹叡颇为严厉,也常批评他。曹叡那时候与曹丕兄弟们于衣食住行上的简约洒脱不同,曹叡可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最爱奢侈华丽之风,吃的用的无不讲究,身上穿的衣服配的饰品,也要精致漂亮,遂令曹丕相当不满,抱怨他矫情得像个姑娘,再加上有点好逸恶劳,总之都是一些娇惯的毛病,倒没什么本质上的坏处。从小曹叡就对他父亲有些畏惧,到他陆续有了几个弟弟,再加上他母亲被冷落在邺城,父亲的严厉就被他理解为嫌弃,他还不明白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

等甄夫人一死,事情就更糟了。母因子贵、子因母贵。母子可以说是一体的。这件事在曹叡看来,不只是丧母之痛,恐怕也代表了父亲从此以后对他的厌弃与排斥,更何况父亲对母亲也太无情了,于是他为母亲、也为自己对父亲心生怨恨。

而曹丕呢?那件事一发生,他就难见曹叡。可他作为帝王和父亲,他的威仪不允许他先低头的,他该怎样与曹叡相处,端的得看曹叡的表现。偏曹叡已笃定父亲不待见自己,已心生隔阂。可想而知父子再见时候的气氛,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多疏离有多疏离。

女王一直想找个机会缓和这种状态,也好费思量。这日便与她姐姐商量。她姐姐问:“你还真打算从中调停啊?”

“对呀。毕竟亲父子,血脉是剪不断的,不能带着怨恨就这样互不理睬一辈子吧?这样下去一辈子心里都放不下的。”

“都说陛下冷落平原王,他心里还惦记他?”

“哎哟这话说的。亲生的骨血养了这么大的儿子,那是说放下就放的下的?我见陛下遇事就会想起平原王,只是话头一提又按捺下去,装不在意罢了。我看陛下这样,我这心里,唉,真是不好过。就想帮他缓和缓和。”

“可是平原王呢?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