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73)
第92章 同路人(二)
只说如今,前方刘备与孙权的战事正酣,曹丕出巡回到许昌宫便封了孙权为荆州牧。闰五月,蜀、吴大战于夷陵。曹丕得到前方战报,多年的实战经验与了然于胸的兵法让他一眼便判断刘备不懂兵法,此次必败,便说与群臣听。果不其然,只七日后,前方传来消息,孙权破刘备于夷陵。
前方的战事眼看就快告一段落,曹丕心内又忙忙地盘算各种安排。他很清楚诸侯王不可以太过强大,否则就会威胁朝廷。对曹氏兄弟们的封地,曹丕也只是给他们基本的奴仆差役,并派了监国使者督导,不给他们养兵的机会,只做个闲散王爵。而接下来他要解决的就是与东吴那边的关系。
东吴那边说是称臣,其实只是个形式。孙权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实力。但之前最紧要的是克制住刘备出蜀,故而曹丕并未采取行动收拢孙权的势力。如今局势逐渐明朗,曹丕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应对孙权。那边厢为了公事又有人找到太后那里去了,太后又操心来问,曹丕实在是无奈,想着要找个机会跟母亲深谈一番。并且如今他皇位坐稳,暗地里考虑该立皇后了。
一切正还没个头绪,七月冀州大蝗,又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赈济灾民。作为帝王,事情永远一件接着一件,不过好在曹丕做父亲副手时已经习惯了如此忙碌,因此并不手忙脚乱,一切按部就班地向下推行。
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又削弱了刘备的实力和士气。曹丕更有底气和精力对付孙权。不过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目下两边使节、信函来往不断,表面仍然一团和气,还不到最终图穷匕见的时机,但谁都知道彼此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然而曹丕却不容东吴继续虚与委蛇。前面因为要与刘备一战,暂且不与你计较。如今太平了,你既然称臣,就得拿出点实际的来,比如派遣质子、纳贡、让渡一部分东吴的管辖权或者军权。
东吴那边想抻,而曹丕则步步紧逼。最搞笑的是王朗,还拿着历史典故来劝谏曹丕,说就算有质子,也未必能保证东吴不会反。废话,曹丕心想,难道我没读过史书?难道我不知道?现在就是要逼孙权表态,要不就进一步拿出诚意来归附,要不就直接摊牌,难不成给他们留时间休养生息?曹丕一边继续派使者与东吴你来我往勾心斗角,一边陆续派出大军,一是为了给东吴施压,第二也是准备一旦东吴冒险翻脸,则即刻开战,不予东吴喘息的时机。
恰好这日,卞太后有请,原来夏侯家一个后生,在尚书台当一个小吏,为了一项任免有所不满。
夏侯家有几个人深受曹丕信重,这点小事影响不到他家地位,算不得什么。但是,日常闲聊难免会说到。结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传到了卞太后跟前,卞太后本欲不管,因之前朝堂上的这些事她虽也有插手,但结果有好的,也有添了麻烦的,而且时日长了,她发现管得多了,反倒帮有些人在朝堂上对曹丕形成掣肘。毕竟皇帝是她亲子,她还不至于为了自己随心而与儿子争权,更多的是怕儿子思虑不周落人抱怨,故而想帮他一把。有过几次帮倒忙的事情后,她渐渐也不愿意太过插手这些事。就连上次曹植受罚的事情,她都考虑曹丕的感受没有直接干预,当然后来为了缓和曹丕对曹植的不满,她还是逐渐说了不少好话,但也尽量迂回些。再加上卞家的人受了人情,也常常求到她面前,她为此亦常常暗自不安,毕竟外戚干政,向来是朝堂的大忌,虽然卞家人还算有分寸,但是她也不想他们过于冒犯曹丕,惹他厌烦。更何况她首先要为自己的儿子着想,胳膊肘不能往外拐不是?她想逐渐不再管外面那些事,但是拦不住别人总来找她啊!不是老亲就是功臣,碍于情面也不好太推却,有时候听了一面之词,又为曹丕着急,怕他事情办错寒了人心,又忍不住地过问。这回也是如此:
“都是功臣之家,他家又是亲戚,这次这几个,独他没升迁,他家有疑心也是应该。我只是告诉你留心些,究竟是怎么回事,莫要让下面办事的替你得罪了人,你还不知道。”
曹丕也渐渐感觉出来他母亲再插手朝堂事务之时没有以前的坚定与积极了,语气也渐渐地是询问与商量,他便耐着性子点头答道:“我知道了,我让他们查一查。不过这事可疑。谁都知道夏侯家可上达天听,若不是有凭据,怎也不会对他不公。”
卞太后摇摇头道:“不知。我本不欲管,又怕得罪了这些老亲戚,你以后难做。毕竟就算是皇帝,也需要朝中有一班亲信大臣支撑。”曹丕点点头,便去查问。果然,那后生有一次职守饮了酒睡大觉,让巡查的逮了个正着,没两个月呢要升三个人,他们五个侯选,可不没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