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7)

作者:金笔帛书 阅读记录

继续向前走,来到东边的一间仪门,方才有仆人使女来打帘子下车。曹丕先下,郭氏跟随。抬眼看去,这仪门不似刚才见的壮阔威武,隐隐看着门后应该有高台。

正看时,曹丕说道:“这是我的院子。与刚才见的那正门大院是隔开的。我大了以后,父亲便把这个院子给我单住。”

其实曹丕疑心,这院落原本是为长兄修的。父亲当年选定许县之后,便依县衙扩建府邸,那时候便在这东边隔断出这个院落。彼时兄长十八九岁。曹丕猜测,估计那时候父亲是打算等兄长娶亲后在这里住,谁成想府邸还没修完呢,长兄竟惨死。到曹丕大了,已通人事,府里女眷多,不方便,便迁他出来住这院里读书。想起长兄,曹丕心底不免生悲,不过马上就掩饰过去,神色如常地对郭氏说:“进去看看吧。”

第10章 曹家(二)

郭氏跟在后面进了仪门,迎面就是一扇大影壁,绕过去一看是一座方形庭院,左右皆有屋舍,中间果然是一座高台,以郭氏见过的各府里正房高台相比,不算壮丽,倒也雕梁画栋,精巧别致。

此台共两层,一层四周有室,外有回廊环绕,二层台上正中是一座两层的楼阁,楼前是一片宽敞露台。曹丕便指着这楼阁道:“这便是我起居之处。”曹丕又指了指院落西南角上一门又道:“那里面便是内宅,过去我的姬妾们皆住在里面,现如今都搬去邺了,里面不过还有几个看院子的,怪空的。如今现去收拾屋子没必要,反正不日也要回邺,你就随我暂住在这台上便罢了。”

郭氏答一个“唯”字,早有几个下人抱着他们的行礼并琵琶跟着,曹丕又安排使女引着带来的舞姬去厢房暂住,便与郭氏一前一后登上阶梯来到主楼跟前,郭氏抬眼看去,这主楼的正门上挂一匾,上书“学思台”,倒不是什么新巧名字,然可见严格了。郭氏便笑道:“学与思兼具,果然是用功的地方。”曹丕便知她明白此名出处,自不必多言。那个时候的郭氏,还不知道,这台对她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开门进去,便是正厅。原来这楼阁,一楼是大厅及书房等,二楼则是起居室等生活之处。正看时,便听有人喊:“二公子!二公子您回来了!”回头望时,眼见着一个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老翁赶上台来,看衣着打扮应该在有些身份,大概是这府里的管家。便见曹丕迎了上去,口内喊“钱伯。”

只听那钱伯说道:“怎么不提前使人先回来通传一声,老朽好到门口去迎接公子。”

曹丕便道:“嗨!何必这么兴师动众。我又不是不常来。”因安排使女引郭氏去二楼安顿,他自己便与这钱伯聊些家务诸事。

原来这钱伯名钱福,从他父亲这一辈就在曹家,他自己深得公之信任,早早地做了曹家的管家。自公去邺城后,这许都的府邸就更得找个信得过的人看守,以防人趁机做手脚,便留钱福在此看管——何况钱福年纪大了,在这里清闲,也少操心。

一开始让钱福留下时,他还不太情愿,以为丞相嫌他老了,不中用了,可是丞相跟他说“如今我不在许都,多少顾不到的地方,即使朝廷里有我的心腹照看,也未必周全。不止这府里要靠你照管,就是这市面上巷尾中,多少传闻消息乃至流言蜚语,亦不可大意,须得靠你留心收集传报,我方信得过,不令我错漏信息。”钱福听了,自觉颇受丞相倚重,方安心留了下来。如今曹丕一进门时,早有人跑去报告钱管家,他这才急急跑来迎接。

郭氏在二楼卧室安放好行装,初到这里,觉得新鲜,便从子窗向外望去,因台上高,便把这相府格局看了个大致,果然这静思台的后宅也与相府正内宅隔断开来,看这相府里,各色房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心下想,我这竟真的进了相府,赶以后再去邺城,见了卞夫人并公子的妻妾,不知到那时又是何光景。正想着,听得脚步声,原来是曹丕上楼来了,看见她在向后张望,便道:“后面还有一个花园,你平日可进去散散心。”郭氏点头应了。

曹丕因着五官中郎将之职,时不常就要过来督检一下防卫,了解一下皇宫禁卫的大事小情。特别是每逢节庆,无意外都要过来一趟,故来许都较别人频繁。他也喜欢来许都。一是有很多少年时的欢乐记忆,二是可以暂时把平日里的烦恼暂时抛开,过几天舒畅的日子。

邺城传来消息,二位女公子不太高兴,不知哭过多少回,眼都是肿的。郭氏听说,便在心里微微感慨:“在这乱世之中,有谁不是身不由己?至如今这世道,还能安享这富贵生活,已是难得,哪能事事如意。”不由想起自己平生遭际,又叹息一回。只不知这今后的日子是福还是祸,只是遇上了公子,她觉得自己不白来世上这一遭,无论以后是福是祸,都值得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