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44)
“你放心,他又没犯什么连坐的罪,你又没做错什么。”
“怎么都是我家兄弟,别为我坏了太子的名声。”
“怕什么,又不是你的错。我身为太子,给人求个情的资格还是有的。有谁能说三道四?只是这个鲍勋轴得很。”
“可是……”
“你不要想太多,外面有我。”
鲍勋看着手中的信陷入深思。鲍勋的父亲鲍宣当年与魏王是好友,为了救魏王而牺牲了性命。魏王相当难过,后来追封了鲍宣,封鲍勋兄长做都亭侯并辟勋为丞相掾。故而鲍勋一入仕就头顶着父亲的光环,也身背着维护家族清誉的责任。而鲍勋的确不负魏王所望,忠诚正直。魏王命他做太子中庶子,他就严肃板正,一点回还余地也不留,丝毫不给太子面子,以免辜负了魏王的嘱托。然而是人内心深处都不可能一点都不在乎利害得失。但是他毕竟背负着枷锁,又从小正直惯了,不擅长这些油滑拐弯之事,虽有时候内心也犹豫,也怕面子情上不好看,但思索再三,还是干脆从心所愿,一条道走到底。
如今也是。太子接二连三发了几封信给他,言辞一封比一封恳切,就差直接说求他了。鲍勋心底思量,如果不同意,未免也太不给太子情面,然而这不是小事情。他是可以上报时减几分罪责,然而世人皆知他正直且对魏王忠诚,他自来也也没做过这种事情,这让世人如何看他呢?他放不下颜面来做。再者,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魏王在外面可能无暇顾及,但是等魏王回来难道永远不知道?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到时候就算事已完结不再追究,可自己终难见魏王,自己以前的忠诚都去哪了?声名受损比从没有过这样的声名还厉害。到那时候,得益的是他们,受损的唯有自己。鲍勋思来想去,发现报与不报架在火上的唯有自己。也罢!还是守住本心有始有终吧。至少维持住了守正不挠的名声,太子也不能把他怎样。于是照实上报了此事。
此时因为关羽刚刚败走,而孙权此时也想借机剪除关羽,便上书给魏王效忠,追击关羽去了,前线暂时安全,曹操引兵驻守摩陂,因与家乡谯县不远,曹操趁便回去看看,祭祀一番先祖,又将留守在家的族人交代一番。此时便收到了报告。魏郡关系着邺城的安危,任命的都得是自己人:“这郭随是哪个来着?”
“回王上,郭随是安平郡广宗县人氏,他乃……”来人正要斟酌语言。
“哦,我记得了,是太子那边……”这是谁啊,得罪了太子也要揭发他?也不怪魏王多想,这些年阴谋诡计经历得太多了。
“太子可知此事?有何反应?”他若是不知道可就太无能了。
“太子是知道的。听说,只是听说,太子替这郭随求过情的,只是鲍都尉不为所动。”
魏王笑笑,对这件事情他不想扩大,如今他在外面,后方需要稳定。他对儿子身边都有些什么样的人还是比较留心的,这也是对孩子管束和考察的一部分,基本上曹丕无论是结交的友人还是身边的姬妾都还算妥当。也知道如今这案子与他人无涉,就事论事处置了便罢。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他顾不上理。但是这个鲍勋还是可靠的,魏王想。便批了一个“悉”,让鲍勋看着办去吧。
曹丕憋了一肚子火。他给鲍勋写信,语气不可谓不客气,给足了鲍勋面子,结果呢?别人给他下面子。也难怪,想当初鲍勋在东宫就较真得很,一点方便也不肯给曹丕。如今害得曹丕悬心好几天,好在他父亲不曾迁怒郭姬。只是他救不下郭随,回去也难见她,心里觉得窝囊。正不痛快,恰好郡界上的守兵休假有不按时归队的情况发生,这块正是鲍勋辖下,就是鲍勋治兵不严。中尉查实此事,便来请示太子该如何处置。好啊,你鲍勋不是秉公执法吗?这回也秉公啊。便道:“这事何需问我?依照军法该如何处置你据实上报即可。”中尉得了曹丕的意思,便奏请魏王免鲍勋的职。
魏王回到摩陂没几日就拿到了奏本,只觉得好笑,这事的确是鲍勋有失查之责,依例严查起来,撤了也无可厚非。不过若是换了别人的话,没别的什么大过错,大可以施恩让他改过即可,可谁让偏偏是鲍勋呢?不能你对别人那么严格,你自己手下军纪如此涣散。看来这人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鲍勋看来就擅长做个监察或谏臣之类,让他管人是不太行啊。可大可小的事情大老远地郑重报过来撤鲍勋的职,分明是阿丕赌气不肯放过他嘛。也对,堂堂太子不能一点儿脾气也没有,否则怎么立威?不过谁让你鲍勋被人拿住错呢?也算求仁得仁。再说也得维护一下太子的颜面,就批准了。不过鲍勋这个人还是可用的,过去这阵子再给他调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