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100)
女王心中郁结,便抛开不继续想,但扫到手上的文稿,又想起了曹植,她想,四公子究竟做的什么打算呢?其实朝野上下几多传言和质疑。但是即便如此局面,二公子提及此时仍旧对女王说什么“子建本就心思单纯,都是丁仪小人从中挑拨。”女王倾向于信任公子对临淄侯的了解,因为这样一切才解释得通。如若四公子果真有夺嫡的想法,他就该与这几个人暗通款曲,表面上克制一点才对。否则丁仪们推举他的动机定会为人所质疑,效果大打折扣。或者仗着父亲宠爱,有恃无恐?那也要做给朝臣看啊。本来废长立幼这种事情就背风离俗,越是想做就越要收敛,否则易引起人心反弹。故而女王分析一番,忖度曹植的心态,应该并没有目标要夺嫡,否则不会与丁仪相交如此坦荡。但是他还是对朝政之事太不敏感,放任丁仪去做这些动作,大概还觉得反正父亲欣赏自己、丁仪称赞自己都是出自真心,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只怕还觉得只要他不去主动争什么就问心无愧。可朝堂之上哪有什么顺其自然,一切都要谨慎小心、思虑再三。他要么真心不贪大位,就拿出姿态来支持兄长然后不问世事远离是非,令丁仪小人无法借他造势;如若要争就表面低调用心做人做事,背地里争取人心。可他哪方面都不做,随心所欲又相交与兄长为敌的丁仪。无论他想与不想争,他现在都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而不自知。他果然在政治上不够聪明,女王在心里感叹道,还不如他三兄,那个出了名的打小淘气又叛逆的曹彰,顶着父亲的不悦与冷落、无视别人的轻忽,偏要远离朝堂,一心为将。
女王叹息一回,又拿起了二公子的文稿,读到了乐府《燕歌行》二首,又是惊奇又是喜欢,结合目下的情绪,又有些伤感。只见那诗云: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竟句句都是七言,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诗。真真是新巧。而且比那五言的诗内容与情绪表达更饱满。遇上公子温柔又清新的笔触,婉转又韵味悠长。女王喜欢得紧,翻来覆去念了好几遍。便又往下看还能有什么惊喜,就读到了《代刘勋妻王氏杂诗》。这篇是以王氏的口吻写的,要不说公子特别具有同理心,总能体贴与理解别人的情绪。寥寥几行,平实的语言,句句都不写情,句句都是情,那些哀伤、失望、无奈从字里行间晕染开来,浓得让人揪心。
这刘勋的家事女王听说过。当年刘勋也不知什么鬼迷了心窍,硬是看上山阳司马氏的姑娘。山阳司马氏可是他们当地名族,他们家的女孩可是要风光大嫁做正房夫人的,你一个有家室的人就不该肖想。谁成想这刘勋愣是想了个阴损的法子——出妻。他妻子王氏也没甚过错,但无奈只一点:无子。虽说这一条符合大汉律法里出妻的要求,但是以他们这些上层人家,哪有这样做的?只要没有别的矛盾,都还要顾念结发之情,纳妾才是通常的解决方案。刘勋分明就是喜新厌旧,为了新欢竟抛弃结发之妻。当时就成了邺城轰动一时的新闻,而且不少人怀疑他不光是爱上了司马家的姑娘,恐怕也爱上了司马家的门第。故而大家都觉得他这事办的忒不地道,但是合法,任谁也无可奈何。曹丕亦对此事很义愤,他那时候率领一帮才子文人,没事聚会写诗作文,于是就此大家开了一局,专写这个事情。
女王边替王氏揪心边感怀公子内心的那些柔软与悲悯。那么一个不起眼的弃妇,以公子之尊,也能站在她的角度,感同身受地描绘她的凄凉。她不得不联想到自己,也不知道老天会不会可怜她,让她有个孩子。她想,万一……只是万一,公子也会善待她的吧?想着想着,眼角犯起了湿意。
正沉思间,便听到一声问:“在干什么呢?”抬眼竟是曹丕走进来。女王看看窗外,原来天已经擦黑了,便笑着站起来:“没事,看看公子的诗作。”说着手里便翻到了《燕歌行》,“正看这篇呢,以前竟没见过这样形制,每句都是七言,读起来竟朗朗上口,比五言的表达更丰富,公子是怎么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