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女冠(50)
吐火罗商队的买卖是酿酒,无论走到何处都有自酿的一门好手艺,原地就能做生意。
商队在雍城巴扎的角落里,租了一间夯土院子。
上一个主人生意破产,唐人挑剔风水不好,空置许久,正好遇上了这队不信风水的吐火罗商队捡漏。
众人将院子收拾出来,前店后厂,生产销售一条龙。
商队开始采买物资,为开办酒肆做准备。
柴三妙因为在玄都观里主持常住(财和物),很有经验,也就跟着采买的人经常出门办事,每每路过岐州府衙前,都要探看良久。
阿鸳不明白她们为何不直接入内,表明身份?
柴三妙问她,“我们可有凭证信物?”
她俩都清楚宗正寺颁发的文牒已经丢失。
“堂堂三品大吏凭什么相信咱们?一张嘴吗?”
阿鸳说:“我们可以说明路遇劫匪……”
柴三妙打断阿鸳,“自我们到雍城数日来,可曾听到一点关于仙游观新任监斋遇袭的消息?”
问题就出在这里!
除了她俩,玄都观外派失散的队伍,再没有人抵达岐州。
雍城仙游观大门敞开,众善信拜神敬香,络绎不绝,偌大的皇家御观哪有任何异常的状态?
柴三妙怕阿鸳慌乱的神情引起州府前守卫的注意,拉着她往回处走。
“再等等吧。”
*
吐火罗商队在巴扎里安顿下来,晚上会在院子里讨论制酒的方向,柴三妙的母亲尉迟氏是酒酿的高手,从小耳濡目染,柴三妙也算半个内行。
“兰陵美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
“关内人在年节里爱饮屠苏酒。”
“若说保健,则要数加入松膏酿造的松醪酒。”
她和多恰老翁时常摆谈各道州的名酒,这让商队的人感到意外。
岐州乃关中粮仓,谷物众多,秋收后宜酿酒,这也是吐火罗商队前来岐州经营的原因。
柴三妙甚至给出自己的建议,她说:“黍子产量大,市场收购价格低,最适合出量产酒。”
商队的人笑说:“你想得到,别人都能想到,大家一样,如何赚钱?”
“我的黍子酒不一样。”
众人问:“如何不一样?”
“多了一道奇妙的味道,易寻好得,原料管够。”
“哦?还有这等的好物?”
柴三妙也不慌,起身去了厨房,将手上端的土陶碗放在众人眼前,“就是它。”
众人一看,竟是做胡饼,吃羊肉的胡麻籽。
“赎麻子二升,煮熟略炒,加生姜二两,龙脑薄荷一握,同入砂器细研,投以煮酒五升,滤渣去。”
柴三妙说将胡麻籽入酒,清香辛辣,“就叫它胡麻酒。”
在多恰和玛夏的支持下,商队开始按照柴三妙的方法酿酒。
*
州府前的那句“再等等”,应验了,没过两天,柴三妙就等来了让她凉透心的消息。
那日一早,巴扎里热闹非凡,商户都在宣传仙游观开粥铺救济灾民。
半月前的沙尘暴,席卷岐州全境,眼看到了丰收的秋季,郊外佃农损失惨重,受灾的民众往各县城聚集,找活计,讨一口饭吃。
前来雍城的人数最多。
恰逢仙游观新任监斋履职,立刻打开道观私庄的粮库,应急。
“什么?仙游观新任监斋?是谁?哪里来的?”
阿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拉住隔壁打铁的阿郎,问了半天。
阿郎说:“听说新任监斋自长安来,乃是玄都观女冠……叫什么来着……”
“……柴三妙。”
柴三妙和阿郎同时答出名字。
柴三妙将袍角掖在皮革上,迈步就跑,阿鸳立刻追上去。
旁人问她们去哪里?这么着急。
阿郎耸肩,“可能是去凑热闹,瞧瞧长安来的仙游观监斋吧。”
柴三妙和阿鸳来到仙游观粥铺前,已经被人群阻挡在外圈,灾民成群结队。
粥铺里几口大锅,不停熬煮去壳的粟米。
民众说这是仙游观私田产的救济粮,仙游观的女冠子是慈航大士降世,普度众生。
柴三妙终于见到了人们口中的慈航大士。
仙游观大门前,女冠头戴白玉芙蓉冠,着青荷色道袍,一手持拂尘,站在众道簇拥的中心。
同是豆蔻年华,晃眼一看,让阿鸳都觉得像极了某人,“她是谁?”
人群中有人热心回答:“别瞧女冠年纪轻轻,她可是仙游观新到任的监斋,三妙女冠。”
柴三妙站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恍惚出神。
如果仙游观前的女子是女冠三妙,那么,自己又是谁?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阿鸳捂住嘴,若是如此,玄都观的队伍,以及前来赴任的柴三妙,就此在五丈原上凭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