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前任莫挨我+番外(177)
没过几日,薛陵婼身体恢复,很快回了凤驾前当差。
皇后见了她不由得提起那日,叹息道:“原是看着你们年纪轻轻的小娘子,不好让你们整日闷在屋里面,现在一看,还是要把你们看的严一些,省的一不留神就从什么山上掉下来,从什么水里捞出来。”
薛陵婼怀疑是有人把自己推到太液池之事除了齐晗谁也没说,对外只宣称是自己不小心失足落水,与其他人无关。
“那下官以后一定要时时刻刻的在娘娘跟前待着,有娘娘庇护着总不会有什么事情,只是怕娘娘整日看着我就看烦了,就该嫌弃我了。”
皇后被她逗笑了,“你呀你,还是个会打趣人的。”
薛陵婼没有失言,从此日后,开始寸步不离的侍奉在皇后身边,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也要硬待着,连晚上轮流值夜的时候都上心了不少。
她一边仔细追查凶手,另一边天气慢慢开始回暖,春天来了。
朝堂中的龙争虎斗越发如火如荼,身在蓬莱宫的她第一时间知道了朝中出事了。
不知道哪个不长眼的弹劾了太子妃的母族新安郡汪氏一族,状告汪家在江南一带结党营私,甚至还敢卖官鬻爵,劫掠官银,江南各方官员到任,都得先去汪家拜拜码头。
据闻奏折中,还写了一句话:仗着太子妃的势,汪家几乎都变成了江南的土皇帝。
要知道,就连汪家的女婿现在还是太子。
圣人勃然大怒,随即命令大理寺与刑部和吏部一起调查,江南政坛又是一个大换血。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过了半月,汪家的处置正式下来,大约是看在了太子妃的面上,除了个别斩首示众的之外,其余嫡系男丁发配边疆,女眷充入教坊司,剩下族人贬黜的贬黜,罢官的罢官,抄财产的抄财产。
汪家到了台,太子受到牵连,在朝中实力大减,被圣人连番申饬。
后宫内,皇后夫唱妇随,紧跟圣人的步伐,以御家不严之名收了太子妃的金印,勒令她闭门思过。
而那个公然弹劾汪家的愣头青倒是连番升了官,又被圣人嘉奖,惹的人眼红不已。
得知汪家的其中一个罪名是劫掠官银时,虽然未遂,但薛陵婼却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当年与殷采碧查案时被沈韶阻拦之事,他说此案牵扯到了宫中的贵人,不能再查下去了,否则恐会连累自身。
原来他口中的宫中的贵人是太子妃,而太子妃的母族便是汪家,浣花楼幕后真正的指示者也是汪家,一切都说的通了。
到了三月中旬,朝中的紧张的僵局才渐渐平静下来,齐晗的封号与封地都确立了下来。
圣人正式下旨:
册封七皇子齐晗为秦王,加封蒲州大都督,因告慰皇后思子之心特许其长留长安,遥领蒲州诸事。
另太子长子齐铭为南阳王,次子齐钊为临江王。
成年的皇子却不去封地,反而还留在长安,无疑是打了太子的脸。
与此同时,齐晗在朝野之中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不少人猜测,朝中的风向怕是要大变。
齐晗的册封典礼定在了四月初八,圣人特地召回了二子赵王与三子陈王回京观礼。
太子的脸无疑变得更黑了。
提起四月初八,薛陵婼不免想到了徐文雅,徐文雅去年成亲时,也是在四月初八,三月里孟家传出消息,徐文雅生了一个女儿,她还托人给小外甥女送了礼物。
到了四月初八这日,齐晗正式被册封为秦王,从晨元宫迁到了宫外的亲王府,此举彻底代表了他自己彻底长成大人,可以和大明宫分家了,更代表着他以后要正式入朝争权夺利,大展拳脚。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这般做,谁知他又给了朝野一个更大的惊喜。
宫中久没有盛事,因他的册封礼,皇后发现从前太子妃做的宫中账目尤为杂乱,由此开始整治六宫,想要把宫中的账目明细清楚。
她看了几日账本,看的头风症发作了,见此,薛陵婼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替她查账,她立下了军令状,皇后再斟酌之后答应了。
大明宫中有数万人,账目实在繁多,她便躲到了皇后一旁的小隔间里清算,这间房子在冬日里是暖阁,天气渐渐回暖后便闲置了,此处鲜有人至,又和皇后挨得近,方便传唤,她把大本营放在了这里。
与此同时,朝中表面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波涛汹涌,赵王陈王回宫观礼,就此被圣人留在长安,太子一派更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