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列国浮沉(617)

作者:虞安逸 阅读记录

刘瑢放下笔,沉默地看着赵王眼中的孤凄。

赵王无奈一笑:“不必再问,在你心里,我终究还是比不过你那位义父。”

刘瑢垂眸,不点头也不摇头,又听赵王道:“你不肯留在平梁陪我安度晚年,却为了九州安宁奔走于世,这不是为了完成你义父的遗志吗?”

刘瑢摇了摇头。不止遗志,更是为义父赎罪。

赵王愿不再纠缠于这个沉重的话题,于是问道:“我见恕儿的举止,显然并未认出你。她这些年看起来风光,实则心中应有许多苦楚。你为什么还不与她相认?”

刘瑢写道:“眼疾可治,心病难医。若相认,恐怕许多话,她不与我讲,便难解心中郁结。我亦不是当年之人,难测她今日之心。”

赵王了然:“你们小夫妻的事,我也不多插嘴,你只须好好待她们母女,勿信谣言。”

刘瑢又拿出一张药方递给赵王。

赵王认出了薛久命的笔迹,笑道:“这是治疗瘟疫的方子吗?料你在药王山粗浅学艺,不一定能治得了令各地名医都束手无策的瘟疫,看来,还是他的手笔。”

父子二人一说一写,天色渐晚。

赵国公主携恕儿母女赴宴,赵王则只带了薛繁、青羽和翼枫三人赴宴,转告众人说,那位骆医师喜静好学,自请趁此机会去赵宫的藏书室阅览书籍。

宴席丰盛,赵国百官皆至,为睹曾领楚兵救赵王于芜城之下的楚宁王东方恕的风采。

赵王仍然隐于金纱帷帐后,小恩也坐在帷帐后与她的“赵王爷爷”亲近谈笑。

赵国公主与楚宁王同席,两位巾帼女子与赵国百官谈笑风生。薛繁与翼枫和青羽两名昔日的蜀国大将同席,听他们二人叙述当年四国军盟在青石台比武选将的盛况,不禁对那位“英年早逝”的复国盟主诸葛从容颇为仰慕。

刘瑢躲了宴席纷扰,独自在宁和宫的藏书室里翻阅父亲这些年的著作,有九州游记,有从各地收集的诗词琴曲之艺、酿酒铸剑之法,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感悟和对经世治国的见解。

他惊讶地发现,父亲搜罗的诗词琴曲里,竟然一大半出自义父之手,而且仔细按照年份和写作地点整理过,从年轻时的诸葛遁迹到义父登基为卫王之后传世的诗词,几乎毫无遗漏。恐怕义父自己都没有如此精细地整理过这些一时兴起的笔头小技。

他知道明日一早便要出城回到戎人大营里,仅凭一夜挑灯,根本读不完赵王的笔墨,于是便将一卷又一卷的书装进了赵王早就给他预备好的竹篓里,带到漠北狼城再慢慢看。

刘瑢刚装好满竹篓的书卷,只听藏书室的门被轻轻推了开。一人入室,却并未挑灯。

刘瑢以为是赵王,未将遮面的幂篱戴上便移步相迎,没想到来者却是个身着黑衣的高挑少年。

少年对刘瑢行礼道:“请受妄谈一拜!”来者正是如今的璇玑孤岛岛主,诸葛世家的传人诸葛妄谈。

刘瑢亦回了一拜,却向后稍退半步,摸不清这“师弟”般的故旧,如今究竟是敌是友。

第四百三十四章 王孙公子(上)

诸葛妄谈见刘瑢眼中略有疑虑,亦向后退了半步,放松了语气,道:“恕我鲁莽前来,穿得像个刺客,又选了这么个僻静地方。师兄……我姑且叫你‘师兄’可好?自从我在宜德城外的戎族大营里见到了你,便一直苦于寻找与你单独说话的机会,却没来得及想,再见你时应当如何叫你。

小时候我随其他人一样,按照诸葛世家的规矩叫你‘少爷’,但如今妄谈成了岛主,再叫你一声‘少爷’,便好像把你叫成了我的晚辈。”

刘瑢浅浅一笑。印象中的小莫是个不善言辞的腼腆少年。几年不见,他竟也学着说起了玩笑话。想来诸葛世家的家业繁琐,已将那腼腆少年打磨得稍许开朗。

诸葛妄谈继续道:“若是叫你‘齐王殿下’,也是不妥。齐卫两国大势已去,故旧皆散入赵国和楚国,这声‘殿下’叫出来,似乎比叫‘少爷’还要无礼。

所以我想,还是叫‘师兄’亲近些,毕竟岛主以前也常点拨我文武功夫。”

刘瑢点了点头。他想,其实义父没少点拨小莫,也早该收他为徒,却不知为何,义父从未提过收徒之事。刘瑢猜测,或许是因为义父从未将自己当做一个江湖人,即便练成了第一等高手,也不愿开山立派。今日我擅自给义父收了个徒儿,还望义父莫怪。

诸葛妄谈道:“我一路跟着你们,多多少少看出了师兄的变化,也才终于明白你为何一直没有联系诸葛世家的任何门路。你是不是以为我会害你?比如将你抓回岛上,逼问你如何开启周王墓的机关,让我自己成为真正的璇玑孤岛岛主?然后再用璇玑孤岛的基业复兴我祖上的越国?”

上一篇:夺君妻 下一篇:灵歌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