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砚城往事(21)
一个官宦之家的子弟,因为背负罪人之子的名头,全家流放到伏砚,从此远离优渥的生活,这种落差要如何适应?唐阐说他那时还小,记不清了,可只要是个人,就算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家族过去辉煌,再与现实作对比,肯定会有些想法吧。
就算是岑皛这样,得知自己与伏砚荣氏有血缘关系,也会产生想法的。她没有见过神都的样子,没法想象唐阐初次见到伏砚城时的心情。
伏砚城,比起神国也是个偏远地方,穷乡僻壤,蛮荒之地,就是荣家的下人也会议论这件事。这样一想,岑皛就觉得伏砚荣氏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
待在蛮荒之地的勋旧子弟,与流放罪人的子弟,到底有多少区别?
岑皛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脑袋如此好用,她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理了一遍,觉得自己挺有道理的。只是,这些话不能同别人说了,她亦不想与人议论唐阐的事。
之后的一段时间,岑皛总会不自觉地辨听着有关唐阐的点点滴滴,这已然成为她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她也会在干活的时候偷偷观察着那个小门,看看唐阐有没有从那里出现,没有出现不要紧,这种期待构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倘若唐阐下一刻就会出现,这仿佛成了人生的惊喜。
时间长了,岑皛总结起见到唐阐的规律,她发现唐阐和一个老头子轮流来送菜。那个老头子好像就是唐阐的父亲,模样很是和蔼,说话声音不大,能让人听清楚而已。也许因为那是唐阐的父亲,岑皛对这个人不觉得厌恶。就是那些收菜的人可恶,挑三拣四的。
她也在总结,为什么之前没注意到唐阐来送菜的时间,现在却一点也不肯错过?也许是因为之前早出晚归去砍柴吧,岑皛这样安慰自己。
唐阐来送菜时,会偶遇假装路过的岑皛,然后付之友好一笑。只这一笑,已经能在岑皛心中阴霾散去许多。然而,唐阐很是小心,并未像上次一般,与岑皛躲到一旁说话。岑皛也想避着府里的人,生怕被人瞧出端倪。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偷偷见人的次数多了,自然会被有心之人瞧见,刘大娘就是那个有心之人。
刘大娘是奉岑玖之命照管岑皛的,有关岑皛的一切,她自然得注意。岑皛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不过稍稍试探一番,已经得了准信,只是不动声色而已。
岑皛因为心里藏着事,害怕刘大娘知道,对刘大娘的态度也不像之前那般蛮横,干活比从前更勤快。虽然还不会说些甜言蜜语,到底是恭顺了许多。
这种变化,厨房里那些人也觉察出来,只是不知道原因,暗暗揣测刘大娘是用了什么法子,竟然制服了岑皛那个犟骨头。有人悄悄提出来,刘大娘一边说没这么回事,一边诉着苦,好像受了多少委屈,弄得那些人没法子继续说下去。
因为唐阐一个人,竟然改变了周边许多人和事,这也许是当事人并未考虑到的。
第12章 宴席
荣府家宴,人手不够,一向与柴薪打交道的岑皛,被安排到厨房打下手,主要是帮着烧火。因为她变得温顺许多,那些人使唤着她,也觉得顺手了。
这是岑皛第一次进入厨房,光明正大地走动。她看见许多从前没见过的食材,叫不出名字,甚至不曾想过还有这东西。鼻子里嗅着菜肴散发出来的香气,透过人群看见准备好的佳肴,难免意动神摇。
“火太小了,加柴!”
那边的大师傅扯着嗓子喊着,他此刻忙忙碌碌,又近于急火攻心。岑皛听见了,赶紧过去添柴加火,好在大师傅忙着做菜,并没多少工夫数落她。
厨房里都是忙碌的身影,忙虽忙矣,还是有些秩序的样子。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站在那儿指挥着,这些人听从他的吩咐,毫无怨言。
岑皛蹲在灶台前,猛然发现,自己在这人群里,其实并没有个位置,连添柴也是临时的,她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今天,唐阐有来送菜,是父子俩一起来的。大约是因为人多,他没有注意到岑皛,岑皛却注意到了他,在人群里一眼就看见了他。只是隔得太远,岑皛不敢上前打招呼,更不敢远远地喊上一嗓子。
岑皛多么希望唐阐能在人群里寻找她的身影,就像她寻找他一样。她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怎么会这么想?怎么能这么想?
已经开始上菜了,厨房了几个管事的开始争吵起来,导致其他人也停了下来。
“干什么?干什么?”一个体面的中年人从外边进来,劈头盖脸地训斥在场诸人,“都什么时候了?看看你们,乱糟糟的成怎么样?荣府没办过宴席?你们都给我听着,打起十二分精神,要是出了岔子,没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