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奉旨宠妻(91)
计长淮走到了那最里面的石碑顶端拿出了一个卷轴,递给了姜凌。
姜凌接过卷轴打开后发现有着父皇熟悉的朱批,只是那上记录的事件让人从头凉到了脚底。
十三年前,东瑜与丝南起了争端,在西疆守边关的是隋家大公子隋辛。
战事一触即发,但是那年东瑜国境内颇为波折根本分不出多余的兵力去支援。
隋辛回传军情等待朝廷定夺。
此前西疆支援南部评定战乱拨出去五万人至今还未归还,整个西疆只剩下五万守将,但丝南按照情报来看派来了十五万之上的兵力。
西疆根本抵挡不住,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且西疆一旦被破,他身后是平坦的中原腹地,敌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指首都。
先皇那时还在南部亲临前线,计国公监国,那时计国公还是先皇最信任的臣子,最可靠的兄弟。
战报送到京城的时候所有大臣都慌了神,丝南这是趁着东瑜战火纷起也要分一杯羹。
就算他们能在中原劫住丝南那么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西疆是必定不能破的。
但是五万人如何能守住十五万人的兵力?
计国公给出了答案。
西疆丹彤谷,两片悬崖高耸,正好用于迎敌,那时兵部传出的指令是隋家军三万兵力前去迎敌,两万留守等待援兵。
只是留下的两万守将确实等到了援军,只是不是几万大军那么简单,而是——
丹彤河上游溃堤,洪水汹涌而至,隋家三万兵力和敌军十万大军全部命丧丹彤谷。
这就是他们的“援军”。
隋家自然是不信这是什么巧合,因为计景逸根本就没有安排援军。
先皇归京听闻此事也是十分震怒,西疆虽然是守下,但那三万将士尸骨无还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援军有没有调一查便知,致使三万将领身亡即便是有着国公的爵位先皇也保不了他。
但是计景逸却说:
“微臣罪该万死,幼子顽劣,臣传令下去时沙盘被犬子玩弄过后,出现了军令的误差。”
隋家根本不信,计景逸竟然将这件事的过错推到小孩子身上?
“你说是你儿子导致军令有误,那怎么不让你儿子偿命?!”隋将军痛失长子恨不得撕了计景逸给隋辛陪葬,见计景逸推脱责任也是口不择言。
但没想到计景逸竟然说:“犬子计南恺延误军令,已被微臣军法处置,几日前已经病故了。”
“你!”隋将军没想到计景逸竟然是这样疯魔的人。
兵部甚至有人作证在计景逸的书房曾经见过计南恺的身影,书房内的沙盘摆放就是传令时的那样,只不过计南恺将三万人和十万人调换了位置。
而那得了诏令就去传令的兵部侍郎也被按律流放。
事情看起来就是这样的。
此后计景逸被先皇革了官职,但没过多久北境翻了地龙,计景逸代罪请命赈灾平乱。
先皇念在计景逸平乱有功,给了个户部不起眼的官职。
但是计景逸这个人属实是才华横溢,朝中无人与之匹敌,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有爬回原来的位置。
有一句话隋将军记得十分清楚,计景逸革职的那天对他说:“隋将军,你应该知道西疆那年守下来已经是奇迹。”
“除了那么做,西疆没有其他方法。”
隋将军明白,但他就是因为太清楚其中的艰难,才不能接受朝廷的这种军令。
这是拿三万将领的性命去换东瑜中原安稳。
若是让三万将领上阵杀敌,即便马革裹尸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但是让他们毫无援助的上战场,甚至一开始就是要被牺牲,这是屠杀,不管是为了什么。
“你若不是孬种,就自己承担责任。”
“虎毒不食子,竟然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了孩子身上?”
计景逸没在回答,只是眼中的阴狠和他去北境赈灾时那副慈爱的父母官形象天差地别。
计国公心怀万民,那次过后天下人竟是那么称赞他的。
只是计景逸的万民当中,不包括沉睡在西疆的三万将领和计南恺。
也是计南恺命不该绝,他本是被葬在一处无名的山上,但是他醒来爬了出来,走了许久的山路遇见了上香的隋夫人。
隋家虽然仇恨计国公府,但还是救了计长淮,也没有告诉他之前的事,只是托给了金水寺照顾。
姜凌听完后手中止不住的颤抖,这是个怎样的前缘,又是背负着多少人的性命,她结结巴巴地问:“……是、是怎样的,你还记得吗?”
“不记得了。”计长淮看向那写满三万人姓名的石碑,满是哀伤,“四年前,因为不记得了所以无法确定到底做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