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妃策+番外(446)
堂堂九五之尊能想出套麻袋的办法,也是够够的了。旁边几个小宫女想笑,又不敢笑,只好背过身去低头做事。
郭太后端起茶盅,啜了一口,淡淡道:“那又如何,但凡他有半点损伤,甭管是谁做的,都得加倍算到哀家的头上。要有怎么简单,哀家早就派人套他十次麻袋了!”
李恒苦着脸,“那依母亲看,该如何是好?”
对付这种硬骨头,朝堂上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不如釜底抽薪,叫他自己罢手。
郭太后道:“且再忍他几日好了,用不了几天,他自会罢手的。”
李恒不大相信,不过,他母亲的手段他不是不知道,想来,应该是有好办法的罢。
那王阁老,也就是王瑾襄的父亲,在王家的处境实际上有些尴尬。
王家的族长现下是德宗昭德皇后的侄子,也就是王家的长房。而那位先前嫁入东宫为昭训、现在已经迁入大明宫并册封为才人的王家姑娘,正是长房的一个嫡女。
那王阁老乃是三房,王瑾襄她娘虽然也是庶出,但出身不低,就指望着这唯一的女儿能以名声博个好前程呢,要不然,这庶出的女儿往后还是给人做妾的命。
说起来,这王瑾襄的命也不算太差,虽然身为庶女,但王家的三房并没有嫡女,她这庶长女实际上身价也不低。
从王瑾襄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家人就想尽一切办法带她到处表现,所以等到她十岁的时候,王家族中第一才女第一美人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即使身为庶女,求亲的人也差点踏破门槛,偏生她娘又拿乔,任谁家都不肯许。
在出事之前,王瑾襄一直都是王家三房的骄傲,不说二房,就连长房的嫡女,也被她压了一头,连带着王阁老这三房的一大家子人,都扬眉吐气。特别是王瑾襄先前和东宫走得近,俨然太子妃已经是囊中之物,越发的不把长房放在眼里了。
长房那边自然早就瞧他们不顺眼了。到后来王瑾襄出事,虽然事关王家的声誉和利益,但长房实际上是有些幸灾乐祸的。特别是先帝为了安抚王家,还特地让长房的嫡女进了宫,王家就更不愿意为王瑾襄出头了,二话不说便把王瑾襄交了出来。
王阁老不敢对自家哥哥明着作对,于是他的不满就全部转移到了郭太后和太和公主身上,要不是她们这母女,自家怎么混成这样,地位一落千丈?
对付这一家子,郭家不方便亲自出面,那就只能借助王家长房的力量了。
次日早朝,郭太后便命四顺宣读了懿旨,晋王才人为王美人,另外又将王美人的哥哥,由从五品殿中丞擢升为正五品中书舍人,外加一个从四品太中大夫的散官职。
而这一天,李恒也格外配合地对王阁老的再次犯颜强谏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在宣旨之后,尽管身为户部侍郎的王家的族长对此完全不知情,只得一脸懵逼的谢恩,但珠帘后头的郭太后还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看得群臣都忍不住默默地为王阁老捏了一把汗。
难道郭太后已经把王侍郎拉拢了么?
王侍郎身为族长,若他已经站到了郭家的阵营,那么王阁老这又算是怎么一回事?连自家的兄弟都没能说服,跟他站在一队真的没问题吗?
大家多多少少也听过一些关于王阁老和王侍郎之间面和心不合的传言,又或者,王阁老只是因为私人恩怨才要攻击郭家和太后的?
而在王阁老看来,事情越发的扑朔迷离。原本他是已经说服了王侍郎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但前些时候,王侍郎虽然嘴上说着支持他,进谏的折子也确实递上去了,但到底态度没有像他那样坚决。
现在太后给了他们长房这么多的恩典,难道说长房背地里已经背叛了他,去向太后投诚了?
实实在在的利益已经落到了长房的头上,王侍郎此时若说他对此毫不知情,谁信啊!
群臣不信,王阁老也就更不信,当王侍郎叩头谢恩的时候,王阁老的脸色瞬间黑得跟锅底一样。
郭太后在珠帘后头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嘴角扯起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低声向四顺吩咐道:“等散朝之后,再到库房里去挑几样好东西给王侍郎的夫人送去,挑贵重的拿,别给她拒绝的机会,放下就走。”
第二百三十九章 压力
整个早朝时间,众人都是各怀鬼胎。而一向即使重复着同样内容也一次比一次更慷慨激昂的王阁老这回难得的沉默了。他忽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好像所有的人都已经抛弃了他,背叛了他,这让他渐渐的觉得如芒在背。
散朝以后,王阁老走在前面,王侍郎在他后面十步之遥的地方不紧不慢地走着。他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上前去同王阁老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