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25)
恍惚间,那一身青色长袍的男子,就是这么抱着年幼的她,在漫天雪地的院子施展着轻功,逗乐年幼失牯的她。屋檐下一脸温柔的师娘一个劲儿念叨着,别吓着孩子,别冻着孩子,别……
而此刻,三间屋前面,她的娘就一脸笑意看着他们父女俩人跑近,她的哥哥奔跳着迎上前……
第18章 随礼、端倪
一声大嗓门适时响起,“呦,这是打哪回来?小丫头精神着,是真没事了,晚上记得给摸摸毛,吓不着,不怕的。”
关平安扭头一瞧。
是他们隔壁的梁家婶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可人家硬是了得的打破了梁家独苗相传,也没有她大伯娘这么自视其高。
关家和梁家这两家都是外来户,又一直是邻居,彼此关系处的比较好,格外团结,之前还没入社,干农活时也相互帮忙。
这次自己受伤之所以没有陪着去县城,应该是有什么原因。她爹娘没见怪,应该不是针对她家。
此刻梁婶一手拉着8岁的闺女志红从前院进来,一胳膊肘正挎着一个篮子,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一家四口。
关有寿朝妻子示意请对方入内,自己也笑道,“嫂子,快进来坐一会儿。”
“哈哈哈……你不说我也打算进去歇歇脚。”
叶秀荷一见她土篮子里的鸡蛋,埋怨道,“你咋这么客套?孩子就磕道口子,你这样以后我都不敢去你家。”
“这可不是给你,是给我侄女补身子骨。”梁婶岔开话题,看向西屋,“秋月呢,这么早就歇着啦?”
赵秋月是关老二的媳妇,听到声音,在西屋里连忙大声回应。
随着梁家婶子的上门,陆陆续续的又有几位屯里的婶子过来。比如马振中家的叶小凤就挽着她妯娌紧跟其后。
现在家家户户条件都比较困难,这看病人的礼上也比较随性。关键是只要人过来意思意思,也就过去了。
一般都是提点儿家里多余的东西表示表示心意。有鸡蛋,也有小半包红糖,更有两条巴掌大的鲫瓜子。
有些像妇女坐月子随礼,听说关家小丫头可是流了不少血。这不大字不识的乡亲们自然有她们一套想法。
东屋能躺得下七八人的大炕上挤满了人,各个围着炕桌盘腿而坐,叶秀荷忙着拿出烟叶笸箩和毛嗑等零嘴招待她们。
一旁的赵秋月见状也帮着她泡糖水,一小碗一小碗的端上前,而赵小兰她们这些小女孩自然是聚在外屋地的长板凳上唠嗑。
关有寿避开妇女团,去了在西屋,正和他二哥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话里话外谈得都是生产队马上开始的春耕。
关老二为人木讷,平时在外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可有内秀。这会亲兄弟在一块,他就没藏拙,论起农活是句句点中要害。
这一点,就连关有寿都不得不佩服他二哥。
当初就那么一咪咪大,主子几个庄子要是到了收粮时,他这二哥瞄一眼就能说出谁的麦子稻谷好坏。
没想到,他们三兄弟离开省城,最后还是他二哥适应最好。他喜欢自由,可要是说喜欢干农活,那简直是放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他是将不甘心藏在骨子里,三兄弟唯有他二哥是真的喜欢农活,而他大哥,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省城。
这点小心思,倒是引得在屯里出生的老四都被带歪。这小子今晚到现在还没回来,估摸又是去欢喜家蹭吃蹭喝。
自以为聪明的傻小子都成家立业了,还尽干惹人厌烦的事儿,也不知何时成人。他爹有一件事倒是做对了——替他找了马家姑娘,至少等分家后,老四有这么一个精明媳妇不会饿死。
说着说着,关有禄问道,“三弟,我明天要不要替你去挖沟?”
关有寿微微摇了摇头,“不用,我下午已经跟他们几位打过招呼,明天直接去地里上工就行。”
“那就好,在家多陪陪安安这孩子,哥明天去下几个套,看能不能弄得荤的给孩子补补,这次多亏了她。”
关有寿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都是自家兄弟说啥呢。”
“嘿嘿,不说不说。”
外屋地的关平安坐在小板凳上,双手住在腿上撑着下巴,一边听了听这些姐姐们的闲扯,一边竖立耳朵听一听东屋里各家主妇们的唠嗑。
要不是想通过她们的八卦和小道消息,能分析得有用消息,好让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朝代,她差点要打起瞌睡。
下午跑了一趟老林子,起先又被她爹吓一跳,说真的,现在坐着坐着,她越发感觉好累好困……
“安安,你说咱们自己养小鸡好不好?鸡蛋能卖钱又能换东西,等天冷又能卖鸡,有钱了,咱们今年就能做新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