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番外(445)

她这一提,教授们都想起来了,这能不记得吗?大家太记得了,当初他们还馋宁知星的时候,每次都要怪吴教授不识宝,挖不来人呢!刚刚生出的担心立刻少了三分之一。

“我现在有个比较简单的思路,我们先从扫描投影光刻机开始突破,然后步进式扫描投影光刻机,再然后,如果技术支持的话,我设想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浸没式。”宁知星没有黑板,只能拿着白纸大概写着思路,她在图上迅速地画下了图例。

“近紫外光源我觉得就很合适,之前我们用的都是紫外光源,现在的研究应该已经开始使用近紫外光源,虽然还不了解许教授刚刚提的那个项目组的情况,但我猜测他们应该是用的G线,我想,我们可以尝试使用I线,然后继续推进,尝试深紫外光源……未来没准有一天,极紫外光也能成为光源。”

……

她的思路很清晰,讲得很快,但并不复杂。

光刻机相关的基础知识材料都要价不低,宁知星在来之前少少地兑换了一些,便清空了自己的改造值存款。

正如她和教授们说的那样,她有着坚实的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的学科基础,阅读材料时理解得很快,再加上天启的状态,她确确实实抓到了不少虚无缥缈的灵感。

不过即便如此,这差距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缩短,毕竟差的技术还是有些多,掩膜、透镜、光刻胶……宁知星明白,这一定是一段并不轻松的道路。

“……在我的设想里,我们距离第一台样机生产,至少还得要三年。”

国内现在经常有模仿研发,只要能研发出来的,基本都能有国外□□成甚至十成的水平——这指的是“产品”,比如说之前的机床,看似和国外差不多,可只要一投入生产就会明白,在大批量生产中,精度、速度全都出现了问题,甚至连耐久都比别人要差。

宁知星和H省第一重机工厂生产的机床可以走出国门,还能和Z公司叫板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克服了这种“样子货”的问题,真正地突破了技术的桎梏。

宁知星在光刻机的研发上也有一样的期待。

“三年就三年,只要我能活!十年我也干。”说话的教授雄心壮志,手一拍桌都没拍响。

许教授看向宁知星的眼神满是感叹,他知道,这些教授们都和他有类似的想法。

自打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国家的科研人员受邀到国外交流,原先不算畅通的留学之路,现在也算是彻底敞开,这明明是好事,可当年曾经发生在不少学生、知识分子身上的慕洋情绪再度出现。

许教授当年带着团队到A省其实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意识到他所身处的科研环境不再纯粹了,他们一心想的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在感觉到技术难以超越时,立即就选择放弃。

许教授认可这样的明智,可他并不赞同,之前和他觉得自己是陪宁知星这个孩子一道“疯狂”一次。

可现在他觉得……他是走在了一条,正确且有无限未来的科研道路上。

吾辈不孤啊。

“知星,只要你不嫌弃我们年纪大,脑子不那么好使了,我们都能继续干。”许教授沉思道,“等等我去给老陈打个电话,问问他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一批住房,主要是要离学校近,我们付租金,这样家里人也能过来住。”

宁知星实验室一如既往的财大气粗,当年许教授忧心忡忡的实验室财政危机非但没发生,这实验室的经费还一天更比一天高。

原先想着是来抛头颅洒热血的教授们虽然谁都不愿意接受,可拦不住宁知星的“不研究威胁”,收到了不少项目奖金的他们,现在一个比一个财大气粗。

“老许,你这点子好!我儿子那已经成家立业,也用不着我,我媳妇正好退休,这就能过来了!”

大家迅速地进入了下一个话题,其乐融融。

宁知星陷入沉思。

这事吧她很开心,可是……

“许教授,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她吞吞吐吐道,“我记得你来的时候和我提过一次,你说朱局长让你们研究完机床回去。”

“还有后来的那些教授,他们是被外派来的,现在项目结束了,能不回去吗?”

没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宁知星对于那位有过一面之缘的朱局长还是挺愧疚的,当年刚知道教授们来的时候,她就差没觉得自己是在拐卖了。

不过现在一想,好像和拐卖真没区别。

她这实验室的半壁江山可都来源于对方的贡献。

要不……年轻的教授还给朱局长一半?老教授们如果愿意留的,她和朱局长打个招呼,对方会同意的吧?

三花夕拾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