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28)
谢暄听出有些许不对:“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出征的号角正好响了起来,谢远摇了摇头,一笑:“没事,你跟莺时能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说完这句话,他就上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直到多年以后,每次提到谢远,谢暄脑海中最清楚的也还是他这次出征时的背影。
年轻的将军打马赴边关,这一去就成了说书人口中最爱的桥段。
第二十一章
谢桓在外面忙了一天,连谢远都没有来得及送。一回家就把谢暄从房间里拖出来带去了祠堂。
“跪下!”
谢莺时听到消息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看到谢桓手中的戒尺一惊,伸手拦住了谢桓:“父亲,有话好好说。”
谢桓叫人把谢莺时拉开,一戒尺打到了谢暄背上,红着眼睛问:“谢暄,你可知错?”
谢暄跪在地上,看向谢桓:“父亲,孩儿不明。”
谢桓气急反笑:“好好好,我谢家男儿果然有骨气!那我现在要请家法,你认不认?”
“认!”
谢莺时听见“家法”两个字就知道父亲动了真怒,这会儿也不敢求情,只能一边挣扎一边喊了一句:“父亲,三思!”
下人已经将家法所用的棍子送了上来,很粗的一根,一棍子下去少不了要断几根骨头。
有人忍不住偷偷去看趴在凳子上的小公子,谢暄从小就是谢家小辈中最克己知礼的那一个,不知道做了什么才让家主这么生气。
谢桓气得狠了,自己亲手拿了棍子狠狠地打下去,一边打一边说:“我就打你这个看不清形势的!”
谢暄的白衣上渐渐染了血迹,却还是强撑着咬着牙一声不吭。
谢莺时在一旁看着,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带着哭腔冲着谢暄喊:“阿暄你认个错,认个错啊!”
谢暄咬着牙:“父亲!您从小就教我们坚守本心,这是我的本心,我为什么不能坚持?”
谢桓又砸下去一棍子:“那老夫今天就再教你一句话,你坚持你的本心,但不能不顾血亲家族!你还记不记得你大哥临走之前说过的话?”
谢暄忽然觉得眼前漫上了一层血色,看什么都模糊不清的。
又挨了一棍子,谢桓悲怒交加,一时顺不过来气,站在一旁喘着粗气。
谢暄却忽然低了头,声音艰涩:“父亲……孩儿,知错了。”
明明刚才还想要弟弟认错,听见这一声知错谢莺时自己反倒是先泣不成声了。
……
御书房。
楚宁召了楚霁前来议事。
楚霁听到宣旨的时候正打算明天干脆上谢家门去一趟把事情挑明了,冷不防听到楚宁说要找他心里不由得有些奇怪。
他是京城里出了名的不管事,楚宁也向来懒得管他,这么郑重地请他去议事更是没有过。
一段时日不见,楚宁的脸色好像更苍白了,多说两句话就要歇一歇。
两个人面对面站着,最后还是楚宁先开了口:“月白,朕想要你负责本次北境将士们的粮草,你愿不愿意?”
楚宁都开了口,虽然心里还有些奇怪,但楚霁记着身为人臣的职责,自然是不能不应:“臣愿意。”
楚宁咳了两声,拿帕子揩去了唇边的一点血迹,温声道:“既然如此,朕便给你拟旨,去准备吧。”
“臣遵旨。”
楚霁走后,楚宁身边的贴身大太监走上前来,担忧道:“皇上,您要不要回去躺一会儿?”
楚宁笑了笑:“不必了,今天感觉好些了,难得天气好,我在外面坐一会儿吧。”
天气的确是好,隔着一层纱帘都能看见窗外明澈的月,疏朗的星。
大太监没有再劝,默默把快要燃到头的蜡烛换了一根。
楚宁今日似乎兴致颇好,还唤人铺开纸墨亲自画了一张画,画完后看着画中望月对酌的两个看不清面貌的人,忽然怔住了。
他忽然开口问道:“谢将军是不是已经离开了?”
大太监回答道:“今儿个早晨就走了。”
楚宁没有继续说话,反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记起以前在国子监的时候有人跟他玩笑说:“阿宁身子这么弱,以后没有我护着可怎么办?”
谢家的人一向都是这个样子,仿佛全世界只有姓谢的才是君子。
年少时的情谊,果然是最当不得真的。
楚宁随手把刚画好的画撕碎了,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同楚霁一起负责北境粮草的是楚氏的旁系,名唤楚良,长相俊朗,跟楚宁差不多大,一张嘴能说会道,透着几分奸猾气。
楚霁看这个楚良对于粮草征集一事颇有经验,做事情也利落,倒也对他没有什么意见。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朝廷出兵,兵马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才开始操心粮草,也是很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