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望谢(124)
众将士开始论功封赏,从龙之功也分先后,那些从最开始久跟着谢景云的人和半路追随谢景云的人,还是有略微差距的,不过这也无伤大雅,没有人因此而有所微词。
首先受封的便是季修宁,季修宁从幽州开始就跟随谢景云,在幽州之战,并州之战,以及后来的北方乱战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且后方政务民生,皆系季修宁搭理安排,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当他被封为丞相之时,大多数人都是认同之至。即使有些人觉得他年纪尚轻,不堪此重任,但也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
于是季修宁成了大赵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写入了史书。
徐子良则被封为禁军首领,保护皇城安全,同时他也是很多暗中势力的首领,做着许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和李决一样,负责暗部势力和组织。
李决本是季修宁的手下,只因着两人的关系才一直为谢景云效命,如果说有一天季修宁拍手不干走人了,那李决绝对会跟着走的。谢景云当然也深知此理,不过他想不会有那么一天的。
为了方便李决为季修宁做事,他没有给他封赏别的职位,而是在丞相府任职,免得李决要负责他事调离季修宁身边。
祝沂则被封做左将军,此番可是全了祝将军一门的忠义,满门大将军,荣宠加身,且身为皇上的母族,祝将军府又重新成为整个大赵最荣耀的一族。
自从洛阳宫殿对决后,谢景云的身份已经公之于众,而祝沂作为谢景云母族之后,和谢景云的关系自然被很多人知晓,“怪不得祝将军一门当初出现在并州英雄宴上,支持皇上,原来早就知晓了一切。”
祝沂也兢兢业业地做着他的大将军,在洛阳混的如鱼得水。若说祝沂此人,也颇为奇怪。此人率真善良,但是在官场之中又不孤僻,竟然和许多人都成了好友,很混得开,尤其是许多谢景云的嫡系属下。
蒋小虎则被追封为上将军,后来谢景云一行人亲自带领百官去了他的衣冠冢拜祭,蒋小虎的名字也被后世铭记,“那是桓武帝登基前最重要的大将功臣之一,和桓武帝兄弟情深,奈何大将军葬身火海,只留下了衣冠冢待后人追思祭拜。”
其余许多人纷纷受赏,那些谋士参谋、将军等人成为大理寺、朝廷六部的中坚力量,薛将军在最后之战活了下来,戴罪立功,泪洒沙场,成为了谢景云部下的老人,有战功又有名望,而且本身又有从政经验,被谢景封为户部尚书。
薛将军感恩戴德的跪拜谢恩,一行老泪控制不住的流出,让在场之人无不慨叹万分。
而朝廷本来的人,谢景云用之、观之,也给了部分人一线生机,没有绝了他们的仕途之路。
朝廷之事且是后话,眼前刚刚登基,就有人坐不住了。
谢景云毕竟已经是皇帝了,且已经二十有余,这个年纪如果是皇子的话,早就被安排娶亲了,最次也有两个侧妃了。奈何这些年谢景云一直在四处征战,无心儿女情长。如今暂时稳定下来,便有人开始张罗婚事,尤其是礼部之人。
若说礼部之人张罗婚事那是忠于职责,那户部尚书薛大人的心思就够大家仔细推敲了。
今日,户部尚书就启奏此事,“皇上,您说南方为定,不宜选秀,铺张浪费,可皇后的人选,皇上还是要早早定夺啊......”
众人觉得此言有理,纷纷附议,“皇上,薛尚书此言有理,皇后乃一国之母,国不可一日无母。”
“臣附议。”
“臣附议。”
谢景云坐在龙椅上,神色晦暗不明,徐子良拼命的给众人使眼神,奈何无人看懂他的意思。
这些人如今怎敢说如此之言,真当景..皇上和季丞相是逢场作戏,如今功成名就,一个贵为皇帝,一个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就可以前尘往事都不作数了吗?
谢景云眼神扫下一众臣子,语气不甚明了,“那众爱卿说说,皇后该选何人啊?”
户部尚书立刻微微向前一步,刚抬了半只脚,又顿住了,此时与之交好的礼部侍郎立刻启奏,“臣认为户部尚书之女年芳十六,容貌昳丽,蕙质兰心,是皇后之选。”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来了,果然这老家伙想当国丈。
谢景云哼笑,但是眼里毫无笑意,“哦?薛尚书也这么想吗?”
薛尚书莫名的一脸冷汗,这时他才反应到刚才徐子良的提示,他恍恍惚惚地说:“臣...臣并不敢让小女高攀皇上,小女尚小,自是不能堪此重任......”
谢景云终于满意了,“听到了吗?尚书大人都如此说了,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