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被他保护得太好了,连原书里的这个剧情都给忘记了。若不是今天听到,她也不会想到这种流言已经传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
就没有什么办法,真正可以帮他辟谣吗?宋瑶闷闷地想。亲子鉴定这种技术,在这个时代她就是想破了头也苏不出来啊!
楚承昭看她皱着一张脸冥思苦想的模样,把她按进自己怀里笑道:“好啦好啦,乖啊,咱不想、不生气了。”
初一那天,祭祀大典之前,几位老王爷就直言他的出身问题。他当时听到的时候手心都是发凉的。寻常人家或许是可以对这种无稽之谈置之一笑,皇家却最重视血脉的,这种流言可谓是大忌。
幸好永平帝难得地强硬了一次,将几位王爷都申斥了一通。
在确定宋瑶看不见自己的脸的之后,楚承昭脸上的笑淡了下去。
他凤眼微眯,眼中杀气弥漫。
好,好得很,这些个王爷、叔叔真真是好。
若他最终无缘那高位便罢了,若他真能荣登大宝,便拔了他们的舌头,缝上他们的嘴,且看他们如何再搬弄是非。
第80章
七天的年假说长也长, 说短也短, 反正宋瑶没怎么觉得, 年假就已经过完了。
楚承昭之前领的是一等侍卫的差事, 恢复身份后再做显然是不合适了。永平帝另给了他新差事, 让他掌管内务府。
内务府掌管宫廷事务, 之前是福王担任总管一职。
初一祭祀大典之前,福王率领其他宗亲,逼着永平帝给楚承昭来一场滴血认亲。永平帝当场申斥了他, 革除了他的差事,罚他闭门思过半年。
这个肥差空出来后,一众皇子和其他宗亲都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没想到转头永平帝就把差事给了楚承昭。
这下子好了,怀疑他的, 针对他的,往后还得受到他的管辖,心中滋味可想而知。
宋瑶听到楚承昭升官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这书里的大耀朝,是个架空的朝代, 类似于明清时期。这内务府总管她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 但在清穿小说里看过, 那可是个大肥差啊!
好像历史上和珅就做过内务府总管, 赚了个盆满钵满的。而且不仅有里子, 也有面子,那可是从二品的高位,掌管皇室的大小事宜。皇室中人的大小事务, 也都由内务府一手包办。
说具体点,就是皇室中人的丧葬嫁娶都得经过内务府。
楚承昭一旦能坐稳这个位置,那些皇室中人不仅不能给他脸色看,还得看他的脸色。
可不是扬眉吐气么!
楚承昭自己其实不是很想要这个位子的,这的确是个肥差,但是处理的都是一些不关朝务的事,又繁杂又啰嗦,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其实不多。但永平帝为他这么安排,也是煞费苦心,想让他早些融入皇室,让其他人不敢再小瞧他。
他应承下来,心里也不见得多高兴。
但看到宋瑶听到消息后眼睛都亮了,他这才跟着笑道:“你这小财迷,叫我猜猜,是不是又在盘算什么好事了?”
宋瑶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我就是为殿下真心实意高兴呢。”
楚承昭点了她的额头,将她抱到怀里,问她:“咱们园子里是不是需要再添点人手?”
宋瑶想了想,盛园里的人虽然不少,但得用的,说起来还是只有轻音和飞歌两个。周嬷嬷是长辈,虽然她一直都不肯歇着,但宋瑶从来也不好意思指使她。
她自己倒是不需要人事事都代劳,但是两个孩子越来越大,光一人有一个奶娘显然是不行的。
楚承昭之前就觉得人不大够用,一直没提,是不想别人见缝插针地安排进探子。尤其是他去了内务府,了解到各家的人手规模以后,越发觉得自家有些寒碜了。
不说旁的,就说他那些个堂姐妹,光是嬷嬷妈妈的就有四个,还有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三等丫鬟一堆,出门都是前呼后拥。
如今他管起内务府了,自己给自己家安排人手,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所以宋瑶想了想,就说:“那我再要两个丫鬟,另外再给孩子们准备几个丫鬟妈妈吧。”
两人商量了一番,楚承昭说除了宋瑶要的两个丫鬟外,另外再派两个妈妈并四个丫鬟给两个孩子。
等孩子大一些了,妈妈和丫鬟就都给安安使,怀远搬到前院,另外再选其他伺候的书童小厮。
宋瑶也不想怀远长大之后,成为第二个只知道和丫鬟厮混的贾宝玉,所以也应承下来,商量好等怀远三岁了,就搬到前院去住。
正月十五之前,内务府就送过来一群人让宋瑶挑选。
宋瑶看着都齐头整脸的,也没做过这个活计,就让周嬷嬷选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