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河张罗的欢实,让海太妃狠狠地长了一次脸。
端午之后,北边也终于热了起来,草长莺飞五月天,边境也传来了好消息,作为战胜方,安东王从高丽那里讨要来了二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至于安东王私底下在高丽王那里拿了多少孝敬的银子,那就不知道了,朝廷也不会过问这种事情。
这都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而且安东王这次很上道儿,又派了世子,带着一万人马,押送二百万两银子入京,其中更有多余的银子,用来干什么,只有世子知道。
有了这二百万两银子的入账,朝中有些流言蜚语,立刻就销声匿迹了。
成康帝也觉得,荷包丰满了不少。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进入夏天的京城,有些闷热,但是天又阴沉沉的,看样是要来雨。
成康帝宣召李钊跟赵仁河进了养心殿,问了几句海边的情况,这个时候,看到阴天又心情不好了:“这个时候,该不是又有暴风雨了吧?”
“这个说不好。”赵仁河哭笑不得的道:“海边也不是飓风海啸频繁发生的,不然海边的渔民可怎么过日子?”
“前两次都有这种情况发生,这次是不是说不好?”成康帝对大海的气候,很在意。
“臣可不是什么铁嘴直断。”赵仁河乐了:“您也别看这里的天气阴沉沉,海边儿指不定是艳阳高照呢。”
“算是托你吉言。”成康帝有点子郁闷。
“那托您的福了!”赵仁河更乐了:“这天气闷得很,要是下来一场雨就好了。”
赵仁河看着外面的阴雨层,知道今日肯定有大雨,下下来就痛快了,下不下来这么憋着,实在是难受。
“让人传膳吧。”成康帝摆了摆手:“你们跟朕一起用。”
“遵旨。”
其实皇帝的御膳都有一定的规矩,就算是成康帝,吃了这么多年的山珍海味,也吃够了,加上他本就没什么胃口,御膳房进来的菜品,他就吃了三五筷子,就放下了。
“您怎么不吃了?”赵仁河正在吃着美滋滋,看成康帝撂下了筷子,不由得诧异。
“朕吃的不多,你俩吃吧。”成康帝看着他们俩吃也觉得好,就是自己胃口不开。
俩人用了一顿御膳,才出了宫门。
这阴雨层一直到傍晚时分,才一声闷雷滚过,瓢泼大雨下了来,赵仁河躺在摇摇椅上,舒了口气:“可是下下来了。”
“去吃饭吧。”李钊拉了他起来:“整天这么懒洋洋,可不好。”
“我都劳碌了半辈子,让我休息几日怎么了?再说我也就是在家懒洋洋,出门可勤快了。”赵仁河被李钊半拖半抱着的进了饭厅,所有人都见怪不怪了。
晚上的饭食是过水面条,凉拌面。
大夏天的吃着这个最爽口了。
只是这几日吃的多了,李钊又怕凉着赵仁河,就让人只过一遍水,有点温热的口感。
赵仁河吃着吃着,突然道:“我们可以做一点冷面吃啊!”
“凉拌面不合口味吗?”李钊问他:“要不再做一些卤子?”
“不是,我就是想起了一种吃食,你放心吧,我做出来了,就送入宫中,以你的名义,孝敬一下你的皇帝爹。”赵仁河低头吸熘面条:“夏天怎么能没有冷面呢?我怎么才想起来呢?”
听的李钊莫名其妙,不过赵仁河莫名其妙的时候太多了,他都见怪不怪了。
第二天天就晴了,赵仁河开始折腾厨房的厨子。
据说朝鲜族冷面起源于高丽王朝时期,历史已有两百年之久。
据李朝后期的世食风俗记史料《东国世食记》记载,冷面发源于十九世纪中叶朝鲜的平壤和咸兴地区。
因此,冷面分为平壤冷面和咸兴冷面。
平壤冷面和咸兴冷面的最显着区别,是平壤冷面为加汤食用的“水冷面”,而咸兴冷面是用辣椒酱做调料的“拌冷面”。
赵仁河只吃过一种冷面,那就是平壤冷面,而且是酸甜口味的,加一点咸。
就是面条他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前有机器一压就成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上哪儿搞机器去?
新文《东北家养人参娃》求收藏,谢谢!
第492章 “叩阍”告御状
赵仁河前世吃过无数次的冷面,但是他真不知道面条怎么做,反正就是逼着厨房的厨娘,用荞麦面条,用抻面的手法做,要细细的那种!
他记得去延边旅游的时候,导游介绍过,传统冷面是由面条、冷面汤、冷面帽、点缀、冷面酱五个部分组成的即食冷面。
反正吃着很方便,冷面的面条由荞麦制成;所以他就让厨娘也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