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知道!”赵仁河笑着道:“他们那里学习的都是我们的文字。”
这个时期,高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出现。
“不过在他们的那个什么太祖大王开国之后,承袭了前朝时代的旧制,形成了新兴的文班与武班,其身份依然是世代相传,同样是垄断了朝廷的权力,与曾经的守旧贵族一般,两班贵族其实从一开始,就一直掌握着十分庞大的权力,国王只不过是被架空了的傀儡而已。”李钊语出惊人:“早在高丽出现权力更迭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科田制改革,不过,改革看似成功,实际上是失败的,加上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第481章 高丽的局势
“现在的李氏王朝,建国之后,由朝廷以各种名目授予的田地(科田)、俸禄(所谓功臣田),以及两班私自圈占、兼并的平民田地,使得两班贵族的钱财不断积聚,而朝廷的税源却日益捉襟见肘,两班的经济特权造成了他们国库的亏虚,后来到了现在的国王,两班贵族的农庄,不断的扩展,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更因为两班贵族的巧取豪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佃农,而拥有足够的庄丁、奴婢的两班贵族,又加速对荒芜土地的开垦、并进一步兼并土地,两班贵族的财富因此犹如雪球一般越来越庞大。地方上两班贵族的家里人,更是以贵族身份自居,又鱼肉百姓,获得巨额田租,而政治上,两班贵族也是财大气粗,因此造成的朝廷纲纪紊乱、天下秩序失调,更有民众忍受不了这样的剥削,宁愿逃离家园,也要来我大顺求个生存之地。”李钊有点嫌弃的道:“而且高丽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大顺朝姓李,他也跟着姓李,还说是我李家的族亲,认亲戚认得那叫一个快!”
“这个我没听人说过的啊?”赵仁河来了兴趣:“他怎么认亲的啊?那现在管皇上叫什么?”
“开国的时候就来认亲戚了,当时叫鸿基大帝为叔父,后来他们那地方,国王更新换代快,后来的就要叫叔祖父了。”李钊板着脸,嫌弃的眼神几乎化为实质:“现在的高丽王,都五十几岁了,还好意思管我父皇叫叔祖,我……后来皇上也被叫的恶心了,高丽进贡的阉人之类的,都不接受,可他们每年都有人送来,你说烦不烦人?”
“呵呵……。”赵仁河只能“呵呵”以对。
“而且他们那里还不太讲究,一生孩子就一窝一窝的生,屁大点地方,人口倒是不少,跟东瀛有的一拼。”李钊明显是对人家的生育速度眼馋。
大顺朝虽然也繁衍生息了一百多年,可终究是不如旁的国那么人口鼎盛,有的时候,很多荒地都没人种植,不是百姓们懒惰,而是没有那么多人口。
就像是安东王,他打下了三座城池,可是东北那地方本就地广人稀,没有百姓可以迁徙过去安家落户,他就只能将军士们的家属迁徙过去,这是他能调动的唯一人口了。
怕人不乐意过去,连房子带耕地,连带耕牛都置办齐全,人就差拎包入住了。
“那他们那儿,贵族得比百姓多吧?”赵仁河想到了一点。
“哦,那倒是没有,有也要遏制住啊!”李钊吃了一块赵仁河面前的小点心:“他们那里的两班贵族,全都实行的是世袭制,可随着时日的推移,两班贵族的人口也随之而增长,而那地方就那么大一块,利益就那么多,人多了,别人分的就少了,于是,他们的内部,产生了争斗,不过他们对外说这是一个两班贵族自身优胜劣汰的过程。”
“哦?”赵仁河狗腿的给李钊倒了一杯奶茶:“说说,该不是打乱套了吧?”
“差不多吧,当时他们派人来朝见,然后发现我大顺朝的规矩不错,就照猫画虎了,他们学了我们的”嫡庶有别”,将嫡子与庶子的区分非常严格,为了控制两班人口过快增长,搞出了一个”庶孽禁锢法”出来!”
所谓的“庶孽”,其实是指两班贵族的妾侍所生的后代,为了减慢两班的人口增长速度,作为庶孽的两班庶出人口,沦落为脱离两班贵族圈子的另一个阶级,沦落为“中人”阶级,而中人的待遇也不断的下降,有贵族血统的中人,不得享受两班贵族的待遇,而只能充当翻译、医官、捕校等低级基层官员。
而另一方面,两班贵族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田产,家族的传承,继承人的独特地位等等,就必然会挖空心思巩固自己的地位,朝廷上出现了士大夫争夺有限官职的斗争,后来,士大夫们个体的矛盾最后上升到门阀的斗争,个体的士大夫不得不相继加入到某个集团中谋取利益,这就形成了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