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钊指了指那一沓子的纸张。
“所以我让我老娘给你当枪使一下。”赵仁河乐了:“以你的名义,联合很多贵妇人,在京郊展开了慈善义务活动。”
李钊无言了半晌:“其实,你不用这样的。”
“用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前头七个哥哥,后头一个弟弟,都没站住,就剩下你了,别人没有证据,却能在心里头怀疑。”赵仁河道:“我可不想日后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所以他才积极地给李钊赚名声。
京城里的下水道疏通、公共厕所的维护和卫生等等,都是给李钊刷好名声用的,朝臣们怎么看没关系,毕竟天下百姓千千万,当官的才几个人啊?
所以百姓里的名声好了,才是真的好。
至于朝臣们,根本不算什么,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辞掉,换人就是了。
他就不信了,大权在握之后,李钊还管不好这个朝廷了!
越是底层的官吏越是明白升迁的艰难。
而越是基层的人员,才越是办实事的那个。
海太妃的慈善义务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那些富商们还真有人想派个如夫人来参加,结果连大门都没进去,所有商人也都抵触他这样的商人,结果差点被搞得破产。
最后只好打发走小妾,灰熘熘的回老家去了。
海太妃则是亲自接见了那些富商太太们,大家群策群力,为了无数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倒是真的有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是她们提出来的,又加上有一些来赶考的书生们乐意为之奔走效劳,办事非常顺利。
就在这个时候,又是一场大风雪来临。
有的人就说,大概是因为没有出正月就杀人了的缘故,老金家的人死的虽然不冤枉,但也死的不太是时候。
哪怕压到秋后问斩呢,也成啊!
没人说他们家冤枉,那不是变相的跟成康帝唱反调吗?
但大家都在心里头犯嘀咕呢。
“说不说的,公道自在人心。”赵仁河给海太妃从锅里头捞起来一个牛肉丸子,放到她的碗里:“娘,还有什么困难,就跟儿子说。”
“娘知道,这样的大雪,在南边儿可是看不到。”海太妃对于北边的寒冷,太有体会了,东北那个时候也很少见这么大的雪,何况这都要出正月了,开春了不该回暖吗?怎么还起了雪呢?
“北边也很少见。”李钊难得开了口:“今年恐怕要倒春寒。”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
而春天即将要来临的时候,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一般在倒春寒之前,就会有一些征兆,例如开春之后却下大雪,或者天气依然保持着寒冷的温度。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说的就是春天的气候。
“那可惨了。”赵仁河想了想:“开春之后,让南边的人运粮食进京,平衡物价。”
“好。”李钊点头。
“那我可得让人准备好衣食,不能冷着他们。”海太妃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那些学子们可惨了,听说二月份就考试,那么冷的时候穿着单衣,还不得冻透了啊?”
科举考试,不论是哪一场,都是要穿着单衣的,不允许有夹层。
“那就挪到三月份考好了。”李钊道:“明天上朝的时候,说一说这事儿。”
一家三口在家里的餐厅吃火锅,实在是外面大雪簌簌的下,风还挺大,不吃火锅吃什么都不般配这样的天气。
而且吃火锅热乎啊。
外面满城风雪,成康帝也在吃饭,他的饭食就丰富多了,而且有四五样的锅子,是他最爱吃的,吃起来心情好了不少,不过吃完了他就去看了看外面的雪色,犯愁了:“这么冷的天,京中百姓如何过得下去?”
他才想起来关心自己的百姓生活。
“听说,最近京中女眷们倒是大发善心,正月里的不去串门儿,倒是去做了个什么慈善事业会,每天就帮一帮穷苦人。”魏潇公公对这个慈善事业会还有些耳闻:“不少女眷都有参与,连商贾人家的太太都去凑热闹了。”
“一群妇道人家,发发善心就行了,能有什么大成就?”成康帝压根就没看上一群女人的事业:“传朕旨意,让户部调集钱粮,赈灾施粥。”
“是。”魏潇公公也就闭嘴不说了。
万岁爷这几日心情不好,阴阳怪气的他也不敢真的说什么话刺激他。
还是另外挑个时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