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万里定山河+番外(235)
朝上百般僵持,边关却对此事懵然不知,常川班师回朝那天,冀州百姓感恩爱戴于他,各家献出些许精酿,凑成一碗“万户送行酒”,由副将刘复盛亲手献予常川。
正是这碗酒,逼得常川临时交戟于常歌,又跪亡于常家祠堂之中。
“原来如此。原是为了此事。”
魏相朱九变讥诮般短笑一声,“世人都以为常川是被周闵王下令毒死,周闵王却以为他是被我毒死,司徒镜以为他是鬼戎毒死——可惜,你们都错了。”
常歌审视般看着他。
朱九变似乎终于扳回一筹,他昂头背手:“常歌,你父亲常川年少成名,百战百捷,又迎娶西灵公主,坐拥狼胥骑;而后数拒鬼戎,大定四方,不仅军中威望甚高,一呼百应,百姓更是沿途跪拜,直呼‘兵神济世’——常歌,我且问问你,如此‘兵神’,这碗送行毒酒是谁端给他的,还重要么?”
常歌目光浮沉,抿唇不语。
朱九变凉凉掠了常歌一眼:“这个道理,常将军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吧。”
常歌紧紧攥紧了拳,而后他拳头渐松,冷冷道:“从前我只想着文武相和,忍让为先,洛侯数度参我,我皆不以为然。今日看来,我对洛侯,还是太过放纵了。”
洛侯朱九变冷哼一声:“大丈夫为国为民,纵千万人而吾往矣!即使今日殉国,又有何惧。”
“那便正好。”
常歌信手一挥,让人将殿前广场的大魏国柱齐手推了,几十个人合力,抬至九层玉阶之上。
国柱,乃是一国国祚之象征,哪里能说推便推,那帮子大魏朝臣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哭天抢地,还有的愤恨至极,竟无语凝噎,群情激奋,恨不得当下以身殉柱。
常歌顶着咒骂赌咒,盯着大魏国柱端正在玉阶之上立好,自己则直上九层重阶,轻飘飘在玉阶顶端坐下:“你们说得慷慨,‘以身殉国’?今日,我便给你们这个机会。”
常歌高高坐在玉阶之上,所有朝臣立于玉阶之下,他轻手拍拍冰凉坚硬的白玉国柱:“国柱在此,想一表忠心的,排好队,挨个来撞。”
那群朝臣左右相视,这回倒无人慷慨,更没人激昂。
他们心中还念着五国相王,念着司徒玄的大军班师,此处闹剧再拖上一拖,拖到长安城守军班师,自是有人收拾常歌。
“我说呢,难怪大魏撑不过四年,今日便要葬亡在此处。”常歌冷笑道,“国柱毁在旁人手上,朝野百官,竟连个以身护柱的人都没有。”
他刻意将手在魏国国柱上摸索着,国柱上雕满盘龙纹样,摸过龙角,常歌还刻意拍了拍龙头,气得一朝臣几要气急乱跳。
“报——”一令兵高声嚷着一路跑了进来,“新城郡大胜!鬼戎绵诸国王、月氏首领,益州主公已被擒拿,皆押往长安!”
群臣一惊,新城郡正是五国相王之处,五国连横首领竟被拿下大半,这一消息如雷霆贯顶,将在列朝臣击得梦碎。
“报——”头一封军报刚刚递送至常歌手上,第二位令兵跟着奔了进来,“汝南大胜!吴国军队已列阵边界,准备随时夹攻!”
汝南乃豫州领土,恰与大魏相邻,吴国吞占汝南列阵边境,意味着随时能向大魏横兵!
“报——”第三位令兵高呼而入,“秦岭大胜!魏国主力歼灭小半,投降大半!”
仍留着些许希望的大魏文臣,痛楚闭了闭眼。
“不错。”常歌敛起手上的军报,“诸位可有未听清楚的?需不需要我着人再念一遍?”
接连三封军报,魏国国破几乎是铁板钉钉之事,纵使此时即将破晓,场上一片哀穆之气,所有朝臣都耷拉着头,丧气得厉害。
正在此时,魏国丞相朱九变却上前一步,踏上了最初一级玉阶。
常歌的面色,陡然阴沉得厉害。
“上有苍旻,下有河山,三纲道义,佑我清夷!”
朱九变再上数级:“焚我陋骨,漧我热血,纵使竖头破裂,定要正我朝纲!”
国柱在前,朱九变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在场朝臣当下明白,丞相朱九变这是要以身殉柱,无不触动。
不少朝臣更随之齐声朗诵重复魏相所言,郎朗之声,旋于大殿四围。
此时,朱九变已行至国柱之前,他死死盯着眼前的白玉国柱,字字句句几乎是自牙缝中挤出:“宵小贼子尔,安敢灭我云天!”
言毕,他将眼一闭,直朝国柱撞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洛侯生性复杂,不能简单以黑或者白一言蔽之,后文还会继续揭露,是正是邪留给各位读者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