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囚龙+番外(221)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你不用去了,”杨仕再次说出了这句话,“你守京城,顺便盯着东线,我亲自去会会五弟。”

杨仕要御驾亲征!

支持他的朝臣自然一片反对,千金之子尚且不坐垂堂,何况是一国之君,然而杨仕在玄甲军里一贯都是身先士卒的,只要他到了战场,就没有打不赢的仗。这对于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的玄甲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士兵们都相信杨仕一定会带领他们赢得一场痛快的胜利,所以军队内部不仅没有阻拦杨仕亲征的决定,反而十分支持。

拟定了章程之后,杨仕点齐兵马亲征西线。

等到他到达岐山脚下时,整个岐山防线都已经被杨佑攻下。

此情此景,多么像不久前他攻打骊都时,和杨倜对峙的情形。

无非是他变成了杨倜,而杨佑变成了他。

岐山防线易守难攻,也不知道林家是怎么守的,十四卫府军竟然在这里大败而逃。

杨佑光是打下岐山就折了三万人,还差点把廖襄赔在里面,又是让苗兵夜袭,又是放火埋雷,各将顶着流矢往上冲,这才在杨仕增兵前打下了岐山防线。

加上之前各场战斗损耗的人马,现在他手上只有十五万兵了。

玄甲军对杨仕及其忠诚,情愿杀到最后一人也很少有人投降,他不敢讲俘虏编进队里,只能让西南三军硬着头皮打。

好在岐山防线已经整饬完毕,全线都等着杨仕的到来。

元康二十六年,或者是昌隆元年,又或者是龙兴元年,又或是一个崭新的年号,就在这一年的六月丁巳,齐国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内战在岐山打响。

这一仗,景王杨佑和广武王杨仕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足足打了十多日。

广武王调集兵马,策应了岐山以西的玄甲军,让他们联合起来,两面夹攻杨佑,杨佑据守雄关,坚守不出,让广武王耗费了若干兵力也无法攻下岐山。

有好几次,玄甲军的兵马都冲到了山上大营,杨遇春当着众人的面劝杨佑撤兵,以图后继,不要将人全部折在这里,杨佑没动,如果在这里就打不过杨仕,杨仕不会再给他卷土重来的机会。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个哥哥的想法。

因为现在的他们,完全一模一样,若是他打败了杨仕,他也不会给杨仕重整旗鼓的时机。

在权力还没有带来快乐之前,卷席一切的欲望和疯狂就已经让人不由自己。

杨佑顶着双线的压力守住了岐山,和杨仕陷入了拉锯之中。

东线战场上,狄飞找准了时机,趁着杨仕离京,当即出兵攻打骊都,虽然一再被姚隽挡住了攻势,却为杨佑分担了玄甲军带来的压力。

杨仕自西北而来,辎重补给都被杨佑横刀切断,战争越拖越久,他不得不开始加征京畿道的税收和兵役。

京畿道虽然是富庶之地,太子杨倜临朝时早就搜刮过一遍,如今还不到几个月,比杨倜的更加严苛的杂税徭役逼得民不聊生,各处都有自行起兵反对广武王的人在。

姚隽坐守京城,眼看就要控制不住局势,立即连发书信催促杨仕回京。

杨仕心急如焚,却不敢随意脱身,岐山一线焦灼已差不多一个月了,他真正地开始正视自己的对手,杨佑绝对是有备而来,他甚至在猜想,杨佑是不是在西南就做好了发兵的准备,将领、士兵、物资、武器……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一支可以与玄甲军比肩甚至还略胜于他们的军队。

玄甲军多是骑兵,突厥人也没有城池关隘这一说,他们更擅长的是在平原上一往无前。

攻城拔寨并不是他们拿手的事情,面对着高城深池,骑兵完全失去了机动性和攻击性。

而杨佑三军则不一样,他们在西南干的就是搜刮土匪山贼的活儿,攻城拔寨那是常有的事情,还经常翻越天险关隘,可以说,杨佑能顺利攻下岐山,和他们的作战经历不无联系。

杨仕为了攻下岐山,不停地派人出兵,一个月还没到,就折损了五六万人马。

杨仕敢肯定,自己一走,西线马上就会面临崩溃,到时候就算拿了个骊都也没什么用处,还是得弃城逃走。

他不想落得和杨倜一样的下场。

可是也不能再拖了,迟则生变,杨佑可以南下汉中取道成都补给,他却必须要取食京畿道,若是将民众逼反,杨仕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必须要快速解决岐山的难题。

问题就在于杨佑只守城,根本不出来打仗,他好像存心要把杨仕拖死在这里。

难道这人连骊都要被狄飞打下来也不管吗?

杨仕越想越觉得杨佑可怕,谁都盯着都城,好像都城落入手中就能当上皇帝一样,可是杨佑盯着的,是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