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穿之懒皇帝+番外(280)

  还别说,他们还真的在上千上万的推荐中找到了一些可用的。等到小胖娃娃七八个月大因为一家人用饭时候的丝竹声在亲娘的肚子里踢腾的时候,官家和广备处的人终于把胶制实心外套套在了马车的车轱辘上。

  大宋的世家贵族们乘坐着新式马车出门,深刻地体会到了日常工事的重要性和软胶产地南方之地的重要性。

  精明的商人一呼隆地朝南方跑,大力建造南方的胶树园。理所当然的,大宋南边的地盘又朝南推进一些。

  买也行,我们大宋有钱。打也行,我们大宋有兵马。认识到了以前被他们视为蛮荒之地的南方和西部好处的大宋人欢天喜地的开始又一轮陆地扩张。

  然后他们就发现,泉州等地几乎被海外之人占据了,海外来的商人,文人,贵族等等加起来比大宋人都多。再一看看,燕京的外来人也越来越多了。

  华夏大地上,自从唐朝末年黄巢大肆屠杀几十万外来人之后,再一次有了各种肤色发色的外来人人满为患的问题。

  胆气越来越大,生活越发富足的大宋人虽然以“大国能容”的态度和气量接纳并且友好的对待这些外来人,内心里却是非常坚决的认为他们都是不开化的蛮夷;更有保守的文臣武将开始上书要求抵制外来人,加强管理等等。

  改革派们在好学的官家带动下,根据各种海外书籍了解到他们的文明,知道了基督教,明白了罗马文化的深远精厚,认为大宋应该兼容并蓄,学习人家的好处增长自己文化。

  两派人争论不休,就连乐天的中间派,养老的致仕派,越来越活跃的宗师皇亲们也加入了进来。

  官家小忧愁。

  文化的事儿简单,人家有长处,自然要学。但是怎么把这些海外之人,后续坐船来的更多的海外之人,彻底的变为大宋人一举改善大宋人口缺乏的问题,却是难办的很。

  大宋人秉持着天=朝上国血统不可乱的原则,是绝对不会和外来人通婚的。

  海外的贵族拿出很多很多的聘礼、嫁妆也不行。越来越开明的大宋,品行好的寡妇歌姬不愁嫁,穷家的小伙子也视娶外来媳妇为一个家族的衰败。

  按理说通婚这个事儿是各家的私事,海外之人多,自己内部通婚也行。但是,他们之所以这么热衷和大宋人通婚,甚至因为被大宋人注视到后集体上书官家,除了向往大宋文化,大宋血统以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

  按照《大宋律》,外来人和大宋本地人结亲后,就可以拿到大宋的合法户籍,变成正当的大宋人在大宋定居--这是每一个来到大宋的外来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除了每天面纱蒙面的大食人。

  大食人另有要求,请求官家允许他们在大宋出生的儿孙们办大宋户籍。

  一时之间没有好办法的官家干脆放任不管,每天安静地听着朝野上下的议论纷纷,偶尔翻翻南方各地送上来的,这几年西部、北部,大辽甚至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大小贵族们朝大宋迁移的汇报总结。

  几方人经过激烈地争辩了一个多月,甚至还为此举行了几场“中外交流会”。

  官家一直默默地看着,每天该犯懒就犯懒,该陪家人就陪家人--现在多了一项,给儿子念书听。

  等到小胖娃娃出生的时候,事情终于有了定论。

  更改因为通婚就有户籍的规定,改为外来人在大宋守法守规矩,纳税到一定的额度,在大宋出生的第三代人就可以有大宋户籍。有特殊才华的,或者有特殊贡献的,比如提供软胶消息的印度商人,除了大力奖赏以外,也可以直接获得大宋户籍。

  朝野上下对于官家的诏书都是欣然接受,外来之人更是欢喜若狂。

  官家就这样用他独有的,一种平等、开放的方式,领着大宋一天比一天的兴盛强大,领着大宋人一步一步的迈向富庶和幸福。

  展昭和白玉堂来信说海外之国因为天花死亡万万人,传染性极强,无辜去世的人更多。官家一面吩咐大宋的海关对进来的外人加强检查等等,一面根据亲爹的指示,派人去峨眉山把当年给王素种痘的神医找来,和太医院的人一起研究了好几个月,终于有了眉目。

  然后心软的官家在大宋乃至海外,南北各国,无偿的推广人痘或者牲畜痘之法。

  地方上朝广备处推荐了一个天才,沈括试着用了一个月发现其人品和天赋都很好,可惜因为是个大脖子被同僚们排挤嘲笑,就找到了官家。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