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是食用稻、黍、稷、麦、菽的五谷杂粮,如今一下子有了更多的丰收作物,怎能不激动。
心里想着大宋人终于都有希望吃饱饭的官家也激动,激动难耐的他决定亲自去南方迎接这些在海外漂泊了两年多的英雄们。
朝臣们无法阻止,干脆商量着趁此机会把交趾国一气打下来。因为他们都害怕将来大宋出兵打交趾的时候,坐不住想偷懒的官家闹着要亲征。
交趾的瘴气毒蛇,穷山恶水不是西北那个地方。就算不谈他们看着官家长大的深厚情谊,就算不谈这些年的君臣相得,大宋如日初生的大好局面,大宋人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都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他们如何敢放官家出去冒险?
七月初十这天,急不可耐的官家随着八万禁军出发去南方和当地的守军汇合,等他把对着他放声痛哭的英雄们安抚好,将士们也把交趾李家王朝一口气给灭了。
炸山开路,修桥铺路,大宋的军民一起,硬生生的把南方之地和大宋的联系打通,变为华夏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此次大船回来带来的各种书籍,各种消息的刺激,大宋人也终于认识到海外诸国的强大或者潜在威胁。他们开始忙着把南方各个岛屿都划拉到大宋地盘,把西方、北方靠海靠湖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尽可能的打下来。
朝臣们都感觉自己忙啊,实在是忙。好像他们自从官家登基,就忙成一个陀螺,从没停下来过。
大宋建国百年后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偏偏朝野上下都忙的和建国之初的时候一样,百废待兴,万事待定--因为官家按照他的想法,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民间的文人大家们,真的是永远没有停下来懈怠享受的时候。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官家过得开开心心,懒洋洋的小日子好像安稳下来的黄河之水一样流淌不息。
有奔头的日子不知不觉间过到了五年后,庆和七年的初秋来临。
到处都铺设了沥青路面的大宋国四通八达,繁华兴旺;步入二十岁的官家眉眼长开,挺拔的身姿达到了他理想中的六尺以上;偏远地方的大宋人开始吃饱穿暖,读书进学。
终于得以致仕,功成身退的包拯大人在搬去顺州和范仲淹做邻居前,在家里大办宴席款待好友们和同僚们。
刚刚过完中秋节,属于早秋的午后,阳光灿烂,清风和煦。酒过七分的包公想着太医的嘱咐放下酒杯,面对这些恨不得和他一起致仕,一起搬到顺州的众人,很是宽慰的说道:“诸公无须伤心,我们都有退下来的一天。”
自觉年龄大了也开始养生不大喝酒的欧阳修大人闻言,放下手里的汤碗哈哈大笑,“包公尽管安心的养老,等着我们去和你们做邻居。”
同样因为太医的嘱咐不能再喝烈酒,整场酒宴都端着一杯葡萄酒慢慢品的狄青大人开玩笑的说道:“永叔老弟说的大实话。退休后不努力享受个十来年,可真对不起自己忙的这么多年。”
包公开怀大笑,笑声就和他经常在早朝上把犯懒犯困的官家咳嗽醒一样的中气十足,“两位老弟言之有理。包某人一定努力的等你们来一起种花养草。”
诸位好友同僚听了一起哈哈大笑。官家如此千年不遇的英明君主,大气魄,大作为;大宋如此蒸蒸日上,生机勃发,他们自是要好好的保养自己,多在青史上留下几笔。就是致仕后也要好好的保养身体,多多的看几眼这大好的河山,美好的生活。
在官家的懒怠赖皮下不得不让自己“想开”的众人放开胸怀的“忆苦思甜,怀古论斤”;刚刚和老妻从避暑之地回来的太上皇则是瞧着他正在学走路的小孙孙,笑容不止。
“瞧着小玣儿这一身儿红通通的喜庆模样,和皇儿一模一样。”
同样笑的一脸慈爱的太上皇后瞅着怀里眯着眼睛懒懒的抬腿迈步的小孙孙,实话实说,“瞧着小玣儿这一身天生的懒劲儿,也和皇儿一模一样。”
“可不是?记得那时候我们发现皇儿睡下就不想翻身,走路也不想抬腿,都替他愁得慌。瞧瞧现在这日子过得。”
太上皇的语气和神情中都透着亲切的怀念。他老人家是真心的感到日子过得心满意足。尤其是小孙孙出生后,他更是感觉自己的前世今生都彻底圆满了。
太上皇后笑着点头,看着白白嫩嫩的小孙儿因为她停下的动作趴到她怀里呼呼大睡,笑容满面的把他抱起来,给他轻轻的放到他爹爹当年最喜欢的小金床上盖好小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