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人立即撑起身子, 接着星光和窗外的灯笼光看着她,格外严肃的回答,“我们夫妻相守这么多年, 为夫有夫人,有迈儿就够了,非常满足。”
“还请夫人放宽心调养身体。”
说到最后一句,苏轼大人的语气变得低沉的很。他们夫妻俩只从有了儿子苏迈后就再无子嗣,他知道夫人心里一直有个结解不开,其实他真的不在意什么“多子多福”。不说他们已经有了儿子,就是没有,他还有弟弟苏澈不是?
只要夫人身体康健就行。
苏夫人察觉到他的决然,蓦地露出一个真正放松的微笑,开怀、释然。人都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真的是没有说错儿。自家夫婿这都一步步高升了还是一心不要妾室,就连官家也是一样。
这辈子能嫁给这个人,是她最大的福气。让她想努力的多陪他们父子几年。二郎的性格,她总是不放心;迈儿刚刚五岁,她也不放心。总要坚持到二郎仕途稳定,迈儿长大。
“圣人说她知道一门心法可以缓解我的症状,让我先每天花一两个时辰练习,试试效果。”
苏夫人的话音一落,苏轼大人当即满脸惊喜,“圣人慈悲。夫人尽管练习。”
“家里的事儿忙不过来就再请几个家仆。迈儿白日在幼学院进学,晚上可以去父亲那里。父亲的身体已经好转,迈儿也乖巧的很。不光可以让父亲帮忙照顾迈儿的学业,有些事儿做;还可以让他老人家享受一番含饴弄孙之乐。”
苏轼大人语速极快的把他此刻能想到的安排说出来。他是真的,真的,一万分,万万分的欢喜感激夫人的身体有希望好转,就和他父亲的身体一样。
虽然他已经预感到某一天夫人会和父亲一样,都先一步离他而去,可他还是贪心的,虔诚的祈求上天,让那一天能晚些到来。
昏暗的夜色里看不大清楚彼此的面容,苏夫人在心里清晰的描绘着夫婿此刻激动高兴的模样。
“夫人?”苏轼大人没等来回答,着急的催了一声。
语气中的开心和期待弥漫在寝室里,感染的苏夫人也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夜色遮掩了眼睛里突然冒出的水光,她眨了一下眼睛,语气轻松的说道:“二郎放心,如今我也想通了,太医的嘱咐我会认真听,圣人的话也会照着做。”
“夫人大善。”苏轼大人因为自家夫人的事儿有转机,克制不住的兴奋。一夜没睡实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的上值,一连好几天都浑身洋溢着欢喜的气息。
官家从小媳妇这里知道了苏夫人的事儿,跟着小难过一回。光听着小媳妇对苏夫人身体情况的描述他就可以猜到,苏夫人的寿数和他爹爹的一样,只能是尽力延长。
日子不急不缓的过,几家悲喜几家愁。慢慢的,严正以待的大臣们都意识到了官家这次不同以往的做法,一个个的都是在心里苦笑连连。
自家的老婆孩子天天把小报上的内容视为天音下凡的“金科玉律”,老婆不识字就每天让儿孙们念给她听,然后一家人在晚饭过后都围在一起听小报。
一家婆婆对待两个儿媳妇严重偏心,经常被呵斥打骂的小儿媳妇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明白”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长期纵容长辈们不对的做法,恰恰是不孝顺的。于是小儿媳妇运用机智巧妙的化解了和婆婆之间的误会隔阂,一家人和和乐乐···。
一家小媳妇因为之前夫婿的恶劣态度,在她进了作坊赚的比夫婿多以后,学着她夫婿以前的做派在家里凶悍的很。然后她被作坊里的一位夫人指点“御夫术”--光忍受或者光凶悍都是不好的,咱们女子更要讲道理,刚柔兼济···。
类似的小故事多不胜举,喜乐可亲。大宋才女的文笔细腻柔然,却又如同柔可克刚的运河水一样,让人怎么读怎么觉得有道理,打心眼里随着故事发展,一起感受着故事里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然后沉思反省。
世人都说官场上最怕伪君子和六亲不认的人,可是世人更是天天说,男人在家里最怕的就是讲道理的媳妇儿。你说媳妇和他们拈酸吃醋、一哭二闹做泼妇状,他们表面烦恼,其实都很无所谓,心情好就哄哄,心情不好就躲躲呗。
可是现在媳妇开始和他们讲道理了,太吓人了有没有。你偶尔出去喝一回花酒,她不和你哭闹,反而是正正经经的举列子,摆事实,说的你恨不得以头抢地,指天发誓自己再也不忙里偷闲的出去“鬼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