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今儿晚上白护卫尽管喝醉。”大方的官家特豪爽的答应下来。
展昭因为他摇头晃脑的学着“离人”的样子笑出来,白玉堂心里的那点儿小愁绪被他俩这么一折腾全跑光光。
接下来的日子,官家好一通忙乎。幽州的驻军都随着耶律洪基离开,但是当地事务的接收却是繁琐的,却又必须认真严肃处理的大事儿。
汴梁那边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后,赶紧把已经安排好的人手送来接管燕云十六州;欧阳修大人和王安石大人等文官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具体的事儿先顾不到,至少先把各项明面上的大事儿给办了。
官家瞅着他这些日子弄出来的具体的燕云十六州地图,把靠近辽国那边的顺州、儒州、檀州直接划入幽州范围,把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等几条水系特意标出来打算统一梳理。
至于他在燕京的行宫,暂时就在原来辽国在西山建的“纳钵”上简单的休整一下。
“以后统一规划好再重建。”官家如是说道。
欧阳修大人虽然觉得不大对,可是他实在是太忙,转眼间就忘了问。
古老的幽州城正式定名燕京。东西南北四门的名称由原来的契丹文字迎旭、镇远、长乐、永安改为汉家的体仁、乐义、崇礼、尚智;地方衙门上的匾额换上了汉字--燕京府。
接收幽州城的事儿有条不絮的进行着,十一月初三这天辰时正,穿着大宋禁军服饰的将士们迎着朝阳,精神抖擞、志气高昂的打马进城。
事先收到消息的各外族贵族们有的仓皇离开,有的举目观望,有的打算浑水摸鱼。
原来的汉家百姓,小孩儿和年轻人尚可,城主换了人对他们影响不大,尤其是燕京的无战事交接和官家公告的各民族和谐共处、办学、修路等等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个欢声笑语、喜笑颜开。
上了年纪的汉家老人放声痛哭。
那是他们的汉家皇帝!
那是他们的汉家将士!
那是他们的父辈们心心念念的汉家朝廷。从此以后,他们汉人不再是低等人,他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
一位习惯弯着腰背的汉家老爹接过孝顺的孙儿递给他的帕子擦了擦眼泪,指着打马走在军队前方的官家哽咽着说道:“抗抗乖,你看,那是我们汉家的皇帝。他来了--我们汉人就可以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的做人,可以放心安心的过日子。”
“爷爷,抗抗记住了。我们汉家的皇帝长的真好看。”七八岁的小童望着大黑马身上的小官家满眼的好奇和欢喜。
他们祖孙俩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哭着接口,“好看--我们汉家的皇帝好看。瞧官家的小身板挺直的,和太行山一样。”
“可不是和太行山一样吗?人好,马好。没想到我老张头能活着看到我们的汉家皇帝领兵进城。我要去给爹娘上香,我们汉家的皇帝--收复幽州了--。”
一位好似是行商模样的中年汉人激动的大声喊着话,高亢悠长的尾音引得本来只有开心、激动、兴奋的汉家年轻人都红了眼眶。
六十年前那场大战,他们的爹娘祖父祖母,多少汉家百姓冒着生死打开城门,对着大宋的皇帝杀鸡宰牛的欢迎?可惜最后失败了。然后他们失望了,麻木了。
现在大宋皇家的后人,年近十三岁的小官家,扛着浑天,骑着绝地,举着霹雳弹,领着他一路收复的骑兵,逼着辽国把燕云十六州卖给了大宋。他们怎能不哭?
本以为自己已经麻木了,麻木的做一名下等人,麻木的忘记了祖宗,忘记了来历。可是天可怜见,他们的心还在跳动;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自由自由的去进学、科考,经商、务农,他们如何能不哭?
官家姿态懒懒的端坐在绝地的身上,听着道路两边声势震天的叫喊声,痛哭声,本来没有感觉的心情也跟着起伏波动。
这些人还没有忘记大宋。大宋在高粱河之战的六十年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让当年的孩童现在的老人亲眼看见幽州回到大宋的这一幕,终是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和等候。
展昭和白玉堂望着小官家挺直的脊背,对视一眼,一样的感叹。或者,当年官家的降生就是上天在保佑大宋。太上皇开始振作起来,群臣开始专心做事,老百姓天天跟着小官家一起乐呵着过他们的小日子。
就连他们武人,也因为官家的爱武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