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番外(112)

  “只是这两年我听着关外的老王爷们抱怨,汉人不停地开耕土地,经商做工,已经是大大地大乱了满洲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他们做各种活儿都特别勤快,任劳任怨的,很多满人都因此没有了生计。”

  “这个倒是难办。”他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禁止山东百姓进入关东找生计。

  小顺治沉吟片刻终于开了口,“在朕看来,前朝中后期开始的下西洋、走西口、闯关东等等人口大迁移,其实都是好事儿。几个地方的人大移民,大混居,对于各地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很有好处。至于关外的满人因此受到的冲击……朕会仔细考虑。”

  豫亲王一听当下就放了心,笑得一脸讨好,“臣也觉得这些老王爷都是舒坦日子过惯了不知道动脑筋。汉人勤快,我们应该比他们更勤快,怎么可以因此就要禁止汉人进入关外?臣昨儿也狠狠地和他们辩论了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  起名废的蠢作者,划拉康熙字典也想不出来。求助小天使们。这个时候清朝皇家还没有定辈份字。好听就应该可以?

  顺治年间因为黄河水泛滥开始闯关东,康熙年间禁止闯关东。清中后解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詹詹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小顺治听着十五叔拐着弯儿给那些老王爷们撞木钟,瞅着他笑而不语。

  豫亲王摸着光脑门嘿嘿笑, “皇上刚刚提到下西洋和走西口,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儿。民间老百姓都说走西口,闯东口, 东口到西口喇嘛庙到包头。山东人过东口很多是为了逃难或者是为了生计,可是这些山西人出关却不是。”

  “他们一大部分都是在山西衣食无忧, 经商的人,却是离开家乡拖家带口的到了绥远, 远的喀尔喀也有, 把山西人的大精明、小精明也带了过去,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气的称呼汉人‘胡扎’的话。”

  “朕倒是觉得挺好。”小顺治端起他的小茶杯品了一口今年的武夷红茶,面对豫亲王的疑惑慢慢地分说, “朕对此完全是乐见其成。有矛盾说明汉蒙两个民族的人在试图沟通交流,比之前互相不往来甚至仇视对方好很多。”

  “至于类似走西口这种自发性的人口迁徙行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 那里的人自然就只能走出去。老百姓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出发, 为了追求幸福富裕的生活主动踏上迁徙之路。这是大好事儿。十五叔过些年再看绥远的变化就知道。”

  与山东人的逃避战乱或者灾荒不同, 山西人一没有逼不得已的哀怨,二没有听天由命的绝望, 他们主动移民, 彻底把绥远的蒙古人和内地的汉人融合一起……豫亲王琢磨着皇上的话恍然明白过来, 这不就是他们打算朝南方岛屿迁移人口一样的效果?

  而且这个主动比被动迁移的效果好的多多,还不需要朝廷操心劳力地安置他们。

  “臣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绥远那边……。”

  绥远那边彻底和汉家人融合对于满人的危险?小顺治轻轻摇头, “这些年天下大乱民心思安……十五叔不用担心。”

  豫亲王点头,皇上心里有计较就好,“说起来这些年下南洋的那些人……不光在那些小岛安家作户,做工开矿,心里还挂念着中原。朝廷每年从苏丹人手里购买的锡矿比我们自己开采合算很多,等我们把那几个地盘打下来,直接就省了移民的事儿。”

  “这两代下南洋的人还念着中原,确实很好。”小顺治把目前东南沿海的形势在心里转了几个圈儿,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八旗子弟挥师南下的期待,他也就不再纠结,“小琉球岛的人……,最近可有消息?”

  听到皇上提起小琉球岛,豫亲王的脸色变得郁闷,“前几天郑成功和张家几家人来信要求去老家祭祖。”

  小顺治乐了,“这不是进展的很顺利?”

  豫亲王跟着笑出来,“臣就是不服气。臣这几年一直在和他们沟通,然而那帮子老顽固坚持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不回中原,就这么僵持着。去年臣邀请他们来京城参加武举和科考,他们也只是让家里的子侄参加。”

  “结果他们终于想起来祖宗了,张口就要回来。皇上您没看到那份信,那口气,好家伙,比大姑娘上花轿还矜持。”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