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鬃白(215)
叶嬏说:“无名哥哥,你今天的样子有些奇怪?”
蓝世仙叹息一声:“小嬏,我们这就下山吧。”
蓝世仙携着叶嬏御剑下山,在山下时,找了一家清净的酒馆居住,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的讯息已传到四野,蓝世仙却冷漠对待,皆因当年蓝珏案就是朱元璋亲下的诛九族令,他对朱元璋怎不愤恨。
这日吃早茶时,听酒馆里的客人交头接耳,说皇帝驾崩,燕王朱棣带着遮天蔽日的金甲铁军上京奔丧,如此兴师动众,引得朝野震动,一时成为坊间奇闻。
蓝世仙对叶嬏说:“小嬏,我马上要到南京去一趟,你在这里等我回来吧。”
叶嬏急着说:“无名哥哥,我好不容易找到你,你去哪儿我也跟你去哪儿?”
蓝世仙说:“要么,等到了南京,我先安排你找地方住下吧。”
叶嬏见蓝世仙已有妥协之意,便爽快答应了。
蓝世仙当日买了两匹马,往南京驰去。
到了淮河渡口,已望见浩浩荡荡的白甲队伍,蓝世仙将叶嬏留在蓬舟上,一个腾跃飞到了淮河之滨的瞭望台上,他远远望去,已从密密麻麻白如银山的队伍中,隐约辨出与道衍并骑的朱棣,霎时间生出了千丈仇恨,吞牙咽齿也不能平息。
第112章 刺客
南京太庙里,金旄华盖,铺天盖日;大乐国舞,声势震天。朱允炆正式接受新皇登基大典,他帝冕龙兖,周身环绕金纹六章,正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好不风采。
又诏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期致雍熙之盛。百弼卿士,体朕至怀。”魏国公徐辉祖、骑马都尉梅殷、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等文武百官齐声拜贺,三呼万岁。
朱允炆上尊太庙,告祀社稷,即登大宝,心里却黯然,虽明令各藩王不得入京奔丧,可仍有几个藩王不听谕旨,这其中就有令他最为忌惮的燕王朱棣,而朱棣此次不但不听谕旨,还兴师上京,简直目无王法。
朱允炆已派翰林院侍读方孝孺带着上谕前去堵截进京吊丧的诸藩王。他甫坐龙椅就问:“诸王是否回了藩地?”
齐泰奏道:“已来吊唁的齐王、宁王、代王、岷王都已回藩地,只是燕王仍抗命不从,兴兵南下。”
朱允炆脸色发灰:“燕王这是来吊丧还是要……”
黄子澄说:“燕王自恃镇北有功,此番前来,绝非善举!”
齐泰说:“太|祖遗诏,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燕王连太|祖的话都不听,莫不是要造反?”
黄子澄说:“皇上,燕王欺人太甚,不可不防。”
齐泰说:“皇上,黄大人所言甚是,可令五军都督府兵马出城防范,沿淮沿江驻屯,以防不测。”
朱允炆这才将手掌从额头上拿下,着令梅殷屯兵淮安,徐辉祖布防南京之外。
又说朱棣这日勒令三军停止前进,驻扎在淮河沿岸,夜风清凉,朱棣与道衍在岸边一槐树下乘凉,朱棣说:“梅殷与徐辉祖都是先皇的股肱之臣,这次竟然如此迅速设防遏制小王上京,是不是太过了。”
道衍说:“此番交锋,还只是殿下与朱允炆的第一次交锋,从这点来看,京城防务和皇室谕令是比较有成效的。”
朱棣说:“朱允炆向来文弱,做事犹豫不决,这一招恐怕是齐泰和黄子澄的意思,这两个人有大才。”
道衍说:“朱允炆虽文弱,可绝不迂腐,从这点也看得出来。”
朱棣微微蹙眉:“大师看,接下来如何走?”
道衍说:“不如静观其变为妙。”
朱棣微微颔首,因道衍的话也正说到他心中,此时肯定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观察朝廷新的动态。
朱棣与道衍聊了半晚,微感困倦,便回了营,又坐在帐幕里看了一会书,只觉眼睑打架,便放了书,和衣要睡,却见烛火一闪,一条黑影如鬼影一般出现在帐幕里,这黑影身材矫健,黑面黑衣,手里的一把剑闪着隐隐白光。
朱棣大骇,他素来谨慎,也专挑高强侍卫保卫自己周全,不想有人却神不知鬼不觉进入营来,他虽惊,却并不慌张,沉声问:“你是谁?”
黑衣人说:“你可记得四年前南京蓝珏案。”
朱棣立时想起曾轰动一时的诛九族蓝珏一案,当年他冲关一怒,谏言太|祖皇帝杀蓝珏,时隔多年,竟然还有人因此案来寻他报仇,想必此人与蓝珏有莫大的关联。
黑衣人语气冷厉:“你进谗言,害忠良,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朱棣问:“你是蓝珏的什么人,要冒如此大的风险来杀我。”
黑衣人并无应答,而疾如闪电刺向朱棣,朱棣反手已去抓剑,剑还没到手上,黑衣人已刺到胸前,他不得不闪身躲避,可黑衣人紧追不舍,朱棣只得翻腾避让,连连后退,一时之间,白丧服已被划出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