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亲近袁裕业,而袁裕业恨顾家。太子也恨顾家。
顾延韬心里冷笑。
皇帝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德妃的三皇子。太子,不是无可取代的……
皇帝事后几天才知晓,把太子叫过去,狠狠责骂了一顿,让他给顾延韬赔礼道歉。
至于太子的讲师袁裕业,皇帝也想遣走。
太子却死活不同意,他和袁裕业最亲近。
皇帝想了想,坊间那些话,对顾家是不利的。
也许袁裕业妾室孩子的死,真的是顾珊之做的。顾家的姑娘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占尽了便宜,带着嫁妆归宁,如今也嫁到了江宁大户人家,顾家还到处诋毁袁裕业,的确有失厚道。
皇帝也有点同情袁裕业。
况且,皇帝也觉得,袁裕业学问好、人品也好,他做太子的老师,很适合。太子也相信袁裕业,愿意听袁裕业的教导,这是最好不过的。
皇帝雷声大雨点小,让太子宴请顾延韬,算是给顾延韬赔罪。
顾延韬去赴宴了。
太子什么也没说,甚至冷着脸。
顾延韬在东宫吃完饭,回到御书房复命,说他和太子已经和好如初了。
皇帝就松了口气。
这件事之后,皇帝也严厉诘责太子,不可参合大臣之间的争斗。用人不能全凭意气用事,要讲究策略。
太子一脸恭敬听着。
皇帝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可太子责骂顾延韬、皇帝轻描淡写处理,都让外人快意无比。
他们都在诅咒顾家人不得好死。
这些事,隔了两个月才传到庐州。
顾瑾之和朱仲钧都说:袁家好策略,袁裕业再也不怕顾家了,也不需要顾家了。
他依靠着太子这棵大树,迟早会权倾天下的。
朱仲钧和顾瑾之觉得,等袁裕业权倾天下那日,他一定会报复顾家的。
“希望大伯能察觉到这点……”顾瑾之道。
朱仲钧则笑:“你大伯这点敏锐还是有的。”
政治的争斗,往往不是烈火烹油,而是小火慢炖。
顾延韬年纪越大,耐性越好。
五月嫁到江宁的四姐,八月就有了身孕。
顾瑾之大大松了口气。
她没有看错。
有问题的,是袁裕业。
顾瑾之的内疚,这才稍微好点。
她还是很想知道,四姐在江宁过得好不好。
她派了人,往江宁去了一趟,给四姐送礼,顺便打听打听她的消息。她派了司笺去。
****
本月最后一点时间了,亲们若是还有粉红票,就投给我吧,谢谢!
☆、第393节有喜
司笺受命往江宁送礼去了。
到了十月初二,他就回到了庐州。
来回一个多月。
江宁离庐州比较近。
他把顾珊之在江宁的情况都告诉了顾瑾之。
顾珊之改嫁的,并非什么望族大户。
那户人家姓孙,在江宁根本没什么地位。顾瑾之二舅母也是江宁人,顾瑾之的表姐也嫁到了江宁秦家。
若是说,秦家算小望族豪门的话,四姐改嫁的孙家,只能算殷实之家。
新四姐夫的叔叔,曾经在京里做个刑部侍郎,当初级别比顾延韬高,却很照顾顾延韬。而后,他好像是得罪了人,辞官回了江宁。
如今顾延韬发达,他也想得到顾延韬的提携,为以后子孙铺路,好光耀门第。
听说顾家在替顾珊之寻谋改嫁之人,四姐夫的叔叔就派人进京,说孙氏有人愿意求娶顾珊之。
四姐夫今年二十四,比四姐小三岁。
他没有娶过亲。
四姐夫小时候订过娃娃亲。后来,他长到十六岁,女方病逝。
当时,四姐夫忙着进学,没有再说亲,就一直拖到了今日。他是个秀才,将来若是中了进士,也需要顾家的提携。
他甘愿娶顾珊之,用意就变得那么不单纯……
四姐当初听说这种情况,应该也知道可能会是另一个袁裕业吧?至少从表面上看,情况是很类似的。
男人愿意这么低声下气,将来发达了,只怕会出这口气。
这样,她都愿意嫁?
是回报大哥为了她烧了祖训、背负不孝之名,还是相信顾瑾之的话,深信自己能生育,想出口气?
也许两者都有吧?
顾瑾之听到这里,心又是一沉。她有点心酸。
顾珊之这是豁出去了。
“四姑奶奶和你说了什么?”顾瑾之问司笺。“你瞧着她的模样,看上去如何?”